一排排太阳能路灯整齐有序,一条条乡村道路蜿蜒平坦,一个个文化广场整洁漂亮......所有这些欣欣向荣的景象,都源于一个坚实的后盾——村集体经济。

曾经一度,平川区61个行政村几乎都是“空壳村”,一米水渠、一段道路、一个路灯,甚至一些村办公笔墨的费用,对一个村子来说,都是望发展兴叹。没有资金,限制了村子发展的脚步。

然而,穷则会思变。

近年来,平川区坚持把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以党群创业互助会为载体,整合各类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按照“扶持薄弱村、发展中等村、壮大富裕村”的原则,平川区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充分挖掘农村潜能,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盘活资产、发展产业、开发资源、拓展服务、培育业态等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区60%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规模超过30万元,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3万元,2019年约达到5万元,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37万元。

传统资源持续收入独树一帜

“我们村集体经济资产现在达到2000万元,年收入200余万元,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集农产品,水果,水产,活禽批发零售,百货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租金收入,市场占地30000平方”宝积镇周家地村书记张清海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都是土地“三变”模式带来的好处,目前,市场内进驻商户达500多家,产品销售辐射四川、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年交易额达1.3亿元,每年实现劳务收入2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60多万元。

村上的钱袋子鼓了,老百姓的腰杆子也硬了。

如今在周家地村,村庄道路硬化,亮化率达98%以上,农户暖气,自来水入户率100%。连续9年为全村多位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为全体村民补助缴纳养老保险100元。2018年起,为全村60-70岁老人发放生活补助1000元,70-80岁老人发放生活补助1500元,80及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2000元。

周家地村是平川区农村土地“三变”改革的成功缩影。

“三变”使周家地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进一步发展,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增强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图为共和镇毛不拉村集体经济资金安装的小区路灯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集体土地是农村实现集体收入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平川区以开展“三资”清理为契机,通过依法收回、整理置换、规范手续等措施,进一步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再将集体土地出租给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从而获取租金收益或土地流转费。对于不适宜耕种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以及闲置的场地、厂房、学校、设施设备等集体资产,村集体根据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开发运作,将资源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周家地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还有种田乡、复兴乡、黄峤镇等偏远山区乡镇的农村,将村集体所属的荒山、荒坡流转给马铃薯、苜蓿、中药材、小杂粮、山鸡、蛋鸡等种养大户,获取集体经济收入。”平川区委组织部....告诉记者。

近年来,平川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主体作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资源产业现状、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搭乘“三变”改革的顺风车,盘活农村资金资产,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广“11+X”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区形成了模式多样、多元增收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围绕“抓引领、建园区、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民”总体思路,打造“造血式”帮扶孵化基地,通过“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发展模式,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培育大枣、苹果、西甜瓜、小杂粮、中药材、黑毛驴、乡村旅游等67个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致富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多元创新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十一月的一个下午,金色的阳光洒在共和镇毛卜拉村村委会的院子里,刚刚参加完组织生活的老百姓还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心得,你一言我一语地朝院子外走去......

图为共和镇毛不拉村集体打捆机工作场景

“这几年,我们村的领导班子对着呢,生活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卜拉村六社的强有山聊到如今的生活,就是一个词语:乐呵。老人说,他今年73岁,入党四十多年了,他见证了这个村庄的发展,从曾经的毛坯房到今天的小洋楼,从曾经的煤油灯到今天的太阳能路灯,从面貌到老百姓的生活,都发生了太大的改变。

强有山老人说:“现在村里有个大小事老百姓再不掏钱,浇地的水渠都修好了,也是村上的钱,村上还有打捆机、旋根机一些农用设备,现在村民方便的很,一个电话就搞定了......”

老人所说的村上的钱,就是毛卜拉村的村集体经济。

“我们的村集体经济2016年发展壮大,2017年买了一个玉米秸秆打捆机,今年又买了三台农用机械,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0万左右”,毛卜拉村委会副主任张万新扳着手指算起了村里的经济收入,他说,今年就3台农用设备为集体经济创收15万元,区上注入党群创业互助协会资金36万元,正筹划着明年的优质苹果园建设呢。

毛卜拉村的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模式,就是平川区创办集体服务型经济组织的模式,机械出租给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农户不再每家每户购置相同类型的农业机械,节约了农户资金,集约利用集体资源,同时收取租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又促进了企业发展、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平川区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潮流,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方向所在。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积极鼓励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物流运输、特色种植等,开辟村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成功案例有宝积镇响泉村通过打造省级示范旅游公司,建设“泉”博物馆,乡村记忆馆,种植苹果、杏树、桃树及花卉,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届时,该村将有可持续的、稳定的增收来源。

从源头增强村级集体自身造血能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途径。

在黄桥镇峤山村,记者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姚永平,他介绍,峤山村今年创办白银峤联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荞麦面,小杂粮的加工销售等,今年收入了8万元,正在筹建新增加工生产线,预计明年收入将达到15万元。

图为黄桥镇峤山村白银峤联发展有限公司农产品

面对如何做活村集体经济,平川区加大制度创新,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加大财力支持,科学合理地整合涉农资金,制定出台《农村党建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党建经费在保障村集体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着力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加大人才支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乡镇包村干部等作用,大力开展定向结对帮扶活动,带项目下村,促产业兴村,从源头增强村级集体自身造血能力;加大项目支持,全面挖掘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的优农惠农政策,积极鼓励村“两委”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行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该区从区级机关、事业单位、乡镇选派61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255名驻村工作队成员,并结合工作实际定期调整优化,全面配优配强帮扶工作力量。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回乡毕业生、复原退伍军人、优秀党员等优秀分子中选拔培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信得过、发展潜力大的村级后备力量。推行“党建+人才”工作模式,选育“乡村能人”1460名,并做好分类培训,综合打造一支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能人”队伍。实施“能人管村+好人治村+强人带村”三位一体“头雁”工程,鼓励村两委班子领办发展经济实体,引导支持各类人才在发展产业、引进项目、经营管理等方面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预计到2020年,村“两委”班子领办发展经济实体达到75%以上。

图为黄桥镇峤山村村集体收入为村上修路

平川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任鑫告诉记者,平川区多方筹措资金,努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在乡村自筹234万元的基础上,整合财政资金200万元、区管党费222万元、扶贫互助资金1603万元,全部注入村党群创业互助会,进一步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金树栋、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