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校园里空无一人,我想漫步在操场上,摘下口罩,大口地呼吸!!”这是2月26日,刚刚在武汉光谷方舱医院上完班到驻地休息的渭南市第一医院护士陈艳丽的一条朋友圈。15日,她随陕西省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赶赴武汉,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能摘下口罩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成了她和战友们这些天最想做的事。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陈艳丽下班准备和家人吃年夜饭,当看到春晚现场抗击疫情主题节目《爱是桥梁》时,她的心一下子揪得很紧。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她立刻敏锐地感觉到,这可能将是一场国人将要面对的大战。那晚,陈艳丽没怎么睡好。

第二天,她早早就去了医院。随后的几天,陈艳丽坚守在科室为患者服务的同时,时刻关注着疫情发展情况,当看到武汉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时,瞒着家人写下了请战书。此后,陈艳丽将十岁的孩子送到临渭区吝店农村的父母处,一门心思扑在医院偷偷做着准备,随时准备赶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

2月13日,陈艳丽收到通知,15日将随我省第三批医疗队支援武汉。因为准备多时,陈艳丽心里没有太多波澜,可家人却一下子没法平静了。丈夫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这先斩后奏合适吗?父母更是一通接一通电话打来,虽然没有明确劝她不要前往,但话语中有太多担忧。“妈妈,你是要去打病毒吧?要狠狠给它一个耳光,让它赶紧滚蛋!”还不太懂得这次任务危险性的儿子这句有些戏谑的话,给了她莫大的鼓励。

15日晚7点到达武汉,一到机场就受到了武汉当地很多志愿者的热情欢迎,在他们帮助下到住处整理好行李,已是16日凌晨两点多。看着窗外下着小雪灯火通明但鲜少有人的武汉街道,陈艳丽才有了已经到达武汉,到达抗击疫情一线的真实感。

16日下午,陈艳丽和战友们进驻武汉光谷方舱医院陕西医疗队负责的C区的16—20仓。当时她们进驻时,仓区还没有收治病人,大家在里面进行了培训,将进出消毒等流程认真严格地进行了好几遍,确保在随后的工作中不因自己疏忽增加感染风险。

17日上午8时,作为组长的陈艳丽和三名同事开始进仓上班,虽然请战来到武汉,但她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在等待病人的那一小段时间,陈艳丽不由地有些紧张,在心里将培训时各个细节演示了一遍又一遍。下午5时开始不到两个小时,仓内陆续住进了58名患者。接病人、安排床铺、进行情况问询……陈艳丽几个人忙得脚不沾地,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病人一来,脑子就放空了,只想着怎么快速将病人安排好,怎么做好解释让情绪不好的病人情绪尽快稳定下来,根本没有精力去想其他的。”陈艳丽轻轻笑笑说。

因为是第一次收治病人,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还比较多,等整个忙完和下个班的同事交接完工作出仓,已经是晚上11点多,小心地脱掉防护服、消毒、洗澡,等坐到床边休息,又是凌晨两点多。陈艳丽赶紧拿出手机,发现上面有老公和妈妈的很多留言。本来想多和他们说几句,但实在是太累了,她简单回复他们报平安后,很快就进入梦乡。

从17日稍微还有点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应对自如,陈艳丽坦言经验也真的是一点点在实战中积累起来的。慢慢的,她们一组从四个人增加到六个,大家分工明确,一个人负责和外界联系,替有需要的病人预约CT等,调拨仓内所需物资,带患者检查等。其余几人每人大概负责45名患者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对有些情绪不好的患者,进行专业的心里疏导。对一些症状稍重的患者,她们要高频次地观察、问询等,以便掌握病情变化,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

在仓内陈艳丽他们几乎都是跑着的,在厚厚的防护服下面,衣服一天到晚都是汗湿的。“出发前往武汉时,每个人的行李箱里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纸尿裤。可是进仓后才发现,根本用不上。只要穿上防护服进仓,大家肯定是不吃不喝中途不出仓的,再加上要照顾四五十名病人,工作强度很大,汗出的哪还有要上厕所的欲望。”陈艳丽说。

在仓内,有些患者特别乐观,看书、玩手机、锻炼,甚至看到陈艳丽她们跑得不停,主动询问要不要他们帮忙做些事情。看着他们,陈艳丽觉得干劲十足,也信心十足。“病毒是可怕,但它压不跨我们中国人的脊梁。”

采访中,当记者问陈艳丽在武汉的日子会不会想家想孩子,电话那头突然就沉默了,足足有一分多钟没有回应。这沉默,让记者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慌忙岔开了话题。

如今,陈艳丽他们住在中国地质大学的宿舍里。医疗队在二楼的腾出了一块地方,每天暂时没有进仓的战友们会做一点陕西的面食或者饺子,让吃了多天盒饭的大家在忙碌后也能吃上可口的家乡饭。

“情况其一直在不断向好,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新增病例也在减少。现在我们能做的,是继续做好医疗服务,让更多的患者康复出仓。”陈艳丽坦言过来后就没考虑过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也没有时间考虑。“按照现在的情况看也许会很快。不管咋样,我得完成儿子交给我的任务,狠狠打病毒直至他们被消灭,让大家能尽快摘掉口罩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陈艳丽语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