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破局开路,只争朝夕。淄博市人大常委会集中出台了构建“五大新格局”,建立“六项新机制”的一揽子文件,推进淄博人大工作系统性制度创新的“四梁八柱”,并向区县人大常委会推广。“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创新画卷铺展在人们眼前。

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五大新格局”、“六项新机制”创新制度落实,探索开展“人大代表议题试公开接待群众”活动,密切了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和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了政府重大民生事项由“为民做主”向“由民作主”的根本转变。

体育公园背后的人大故事

种类丰富的体育健身场地、优美的生态园林环境、蔚然成风的文明游园风尚……高标准规划建设的淄川体育文化公园一开放就“燃爆淄川”!大批居民来此休憩锻炼,日游园人数高峰突破3万人次。这一受到群众拍手叫好的民心工程,是淄川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构建1+3代表工作新格局、依托“三新”活动创新工作平台,扎实开展人大代表议题式接待群众活动的硕果。

启动源于群众呼声。为方便代表履职和群众办事,淄川区在人大常委会机关设立了一个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室、在镇(办)设立了14个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站、在村居设立了51个民情联络点,构建起室站点三位一体的人大代表活动主阵地。淄川区人大常委会般阳路街道人大工作室在梳理汇总代表联系群众搜集到的意见时发现:广大市民休闲健身无处去,新建居民活动场地的呼声比较集中。街道人大工作室决定以“有效满足群众对文化体育设施的需求”为议题,举行一次接待群众活动。由于选题贴近民生,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会后,参与接待的代表形成了“关于在淄川区合适位置新建体育设施”的建议,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纳入政府决策,并列入年度重点工程。当占地260亩的淄川体育公园即将规划、建设的消息传来,广大群众高兴地说,百姓的事连着代表的心。

建设凝聚群众智慧。体育公园立项后,怎么规划、怎么建设,一度成为淄川城区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淄川区人大常委会般阳路街道人大工作室决定以“加快淄川体育公园建设”为议题,再召开一次议题式接待群众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群众知晓并参与,提前三天对议题进行了公示。这次参加接待活动的,除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还增加了街道人大工作人员和项目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介绍规划方案后,与会人员热烈讨论。群众对不明白的地方反复询问并不断提出看法,街道工作人员提出下一步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代表根据调研情况发表观点,设计单位对疑问进行解答、对建议展开探讨,形成了四方互动的热烈局面。对代表和群众提出的关于完善体育设施、增加公园绿量、合理设计停车位、加强夜间警务保障和安全管理等5条意见建议,设计单位当场表示全面接受。对之后的体育公园建设,人大代表一直跟踪关注,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体育公园建设不断提供群众智慧。

管理回应群众关切。淄川体育公园的正式开放,给翘首以待的群众带来了满满喜悦感,但巨大人流量远超预期,给公园管理维护、卫生清扫带来极大压力。淄川区人大常委会般阳路街道人大工作室适时组织了“提高体育公园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议题式接待活动,市区人大代表到体育公园调研,到附近区走访群众。公开接待日,设计单位、管委会和周边居民积极交流,群众代表提出“环境如此优美的体育公园,却存在随手乱丢垃圾、不遵守器材使用规则等不文明行为,建议增设文明警示牌。”“体育公园人流量大,商贩占道经营,周边道路交通有拥堵现象,建议部门联动共同治理。”对这些建议,管委会积极采纳,采用文化云服务平台,开发了手机APP,活动预约、场馆预订、活动排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并成立体育公园志愿服务队,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议题式接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时至今日,人大代表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已成为淄川区每个镇(办)进行重大项目决策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规定动作。在重大项目决策和推进过程中,一方面,老百姓可以通过人大代表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的渠道开展对话型协商民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通过为人大代表直接建言献策,人大代表进一步调研后总结形成建议意见的方式,老百姓又可以参与、监督项目的实施过程。

“起初,探索开展人大代表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活动时,我们是把它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渠道来做,出发点是通过民主的方法,改进基层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党委的决策部署,通过这种方式让群众知晓和接受。”龙泉镇人大主席杜明柱说,“最初是想给群众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给政府一个解释问题的渠道,群众参与的热情很高,每办一场会场都是爆满,大家争着抢着说。”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的初衷基本达到了:你问我答、你问我做、你问我办让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问题的集中反映让基层人大干部应接不暇,人大代表疲于奔波,基层财政压力陡然增加。

“只考虑少部分人的具体问题无法让议题式接待的形式持续运行,必须规定一个方向。”杜明柱说,经过反复讨论,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将这种协商表达的形式定义为人大代表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并且规定只讨论涉及多数人利益、带有普遍性的公共问题,属于人大职权范围、政府负责落实的事项。

2017年,中央和省市委相继下发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由此,“重大事项”被淄川区委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纳入了议题式接待的讨论范畴。

“基层民主实践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大,但也不乏来自群众、专家各方的质疑声音。”杜明柱说。

“一开始总觉得很多事情说了也没用,比如教育、医疗、村居改造等从来都是政府决定,老百姓没有能力和渠道去管这些东西。”龙泉镇韩庄村村村民常淑枝说,当时他的顾虑代表了许多基层群众的观念,如今他已成为本镇议题式接待的常客。

“‘三新’活动顺民意,调研先行入实地。议题接待好机制,问题解决真给力……”常淑枝用自编的顺口溜为人大工作点赞。原来,湖南路机动车限速提至80公里/小时后,淄川境内一路段因上下坡和急转弯多,距离村庄近,接连发生几起交通事故,群众反映强烈。龙泉镇人大组织辖区人大代表聚焦群众关心关切,深入村居广泛听取社情民意,走访驻地企业了解道路运输实际情况,前往气象局收集近三年该路段的气象条件数据;在此基础上,组织由交警、交通、路政等部门参加的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活动,形成了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的代表建议。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通过设置减速带、黄闪提醒、复杂路段即时限速等具体措施,问题得到解决。王涛的顺口溜代表了当地群众的心声。

“议题式接待是民主协商的一种自然延伸,参与议题式接待不能仅仅停留在群众反映问题的表面和代表们浅尝辄止的讨论上。”杜明柱深有感触地说,群众反映问题一般是其直接的感受,代表要进一步深入调研,镇人大要帮助做好总结提炼,形成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比如,一次议题式接待活动中,由群众反映农村孩子上学难,代表们深入实地调研后发现,群众反映问题的核心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我们形成了关于对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的建议,焦点是强化政府责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师资力量。这一建议有效推进了淄川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

群众出考题,政府作答卷,代表来阅卷,群众再评卷,形成了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的运行体系和模式。

“议题式接待”带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要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将军路街道人大工作室负责人王立尧认为,未来基层城乡社区对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会更高,群众的公共意识会更强。“重大事项决策过程要尽可能科学,求解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源头减少矛盾;矛盾出现后一定要放在桌面上,让各方发声、协调解决,而不是小范围的私下沟通。”

将军路街道人大工作室构建“四个三”运行机制。一是民主提事“一梳理二提交三确定”。“一梳理”即年初征集梳理出年度接待议题;“二提交”即研究确定年度接待计划报同级党组织审定;“三确定”即同级党组织研究确定并公开年度议题计划。二是民主议事“一制定二准备三组织”。“一制定”即制定具体的代表接待方案;“二准备”即做好接待代表和群众的通知、公示、会场准备等工作;“三组织”即精心组织接待活动,及时形成《人大代表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交办单》。三是民主理事“一转交二办理三反馈”。“一转交”即在规定时限转交政府、相关部门;“二办理”即相关单位对采纳的代表建议制定具体落实方案;“三反馈”即各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办理结果,未落实的要作出说明。四是民主评事“一通报二评议三办结”。“一通报”即办理落实情况及时通报,接受监督;“二评议”即落实情况视情接受人大代表评议;“三办结”即及时办结并做好整理归档工作,评议结果为不满意的可经有关程序提请复办后办结。

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围绕构建“五大新格局”、建立“六项新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人大代表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活动是淄川人大工作集成创新的一个缩影,是淄博人大工作创新的生动实践。7月23日,新华社山东分社副社长、总编辑赵新兵一行到淄川区实地采访,观摩了“人大代表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活动,查看活动资料、与代表和群众互动交流后,评价淄川区的做法“实”。(王光辉、杜永春、鲍映辉、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