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清明时节没有“雨纷纷”,4月7日,江苏省宜兴市气温突然升至近30℃。这一天,宜兴国际马拉松鸣枪开跑。

       因气温陡增,赛道上多名选手中暑晕倒。42.195公里的长跑后,“跑崩了”“晒化了”是很多人对宜兴国际马拉松经历的评价。

       励建安也参加了这次马拉松,他的成绩是5小时10分35秒。

       励建安今年67周岁,他是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也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我的计划是每周参加一次马拉松。”宜兴国际马拉松是他此次计划中的第四场。

       把自己当“实验品”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亲自咬一口。”

       2016年12月11日,励建安出现在广州马拉松,他跑完了人生中第一次全马(全程马拉松),用时5小时54分。

       可是谁也想不到,此时的励建安还是一名骨折患者。在广州马拉松开跑的80天之前,2016年9月22日,励建安晨跑时右脚外侧扭伤,第五跖骨基底部发生骨折。

       “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在励建安身上并不成立。骨折期间,他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用自己做实验,研究骨折后尽早运动是否对康复有利。

       于是,骨折后第5天,他在无拐杖的情况下步行半小时,走了近6000步;

       第11天,尝试慢跑三公里;

       第12天,进行紫金山15公里徒步攀登;

       第18天,在徐州完成10公里长跑,在南京夜跑5公里;

       第70天,在南京跑完半马(半程马拉松);

       直到第80天,他完成人生的第一次全马。此时,他骨折的右脚也已基本康复。

       运动医学出身的励建安用自身经历证明:“骨折后的早期活动,有利于康复。”

       周围人对此反应却不太一样,有人提出质疑,这样运动是否已经过量?

       “什么是适量运动?什么是过量运动?我得亲身实践一下。因为我是一名学者,也是一名康复医生。”面对质疑,励建安作出回应。

       一直以来,跑步被认为是“关节损耗”运动,“中老年人尽量不跑步”的声音也始终存在。在长跑3年后,励建安开始对此类观点不以为然。“只有亲自实验了,才能说跑步究竟好不好、如何跑步才是对的。”

       随后,励建安逐渐加大实验强度。从2019年3月14日开始,连续六周的每周一次马拉松,是他的最新实验项目。他想研究下,这样一个运动量,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影响。

       在跑步中修行

       “我跑步从来不是为了成绩,而是健康。”

       2016年1月6日,从未参加过马拉松的励建安收到一双跑步鞋,“以前我从没有穿过专业的跑步鞋。”

       三年后,励建安已经穿着不同的跑步鞋参加了近40场马拉松,跑过了几十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励建安说,那双鞋是开启他“马拉松征途”的刺激因素。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2013年—2015年间,励建安每年都会有一次严重的病毒感染。“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下降。以前我都在教别人怎么运动,自己却不太运动。”

       于是,励建安决定,通过运动,改善体质。

       2017年,励建安参加了7个半马、两个全马;2018年,他跑完14个全马、9个半马;2019年,他开始尝试每周跑一次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