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学科奠基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名老中医董晓初、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全国名中医张伯礼院士、岐黄学者毛静远教授为代表的四代人不懈努力,发展壮大。学科以学术带头人张伯礼院士为核心,以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为指导,在学科带头人毛静远教授带领下,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2012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并于2016年获滚动支持,2017年学科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成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牵头国家重大疑难疾病(慢性心衰)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学科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各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专家3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天津市名中医2人,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1人,天津市“131人才”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高级职称21人,博士学位15人。

 

学科由专科门诊、病房、CCU、心脏介入中心、心血管功能研究室、心脏康复中心、中药心血管效应实验室等组成,以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肌疾病等为重点病种,目前开放病床159张,年门诊量15万余人次、出院患者4000多人次。学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拥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特色中药院内制剂12种,开展耳穴贴压、药物熏蒸、温灸治疗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拥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中央心电监护系统、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运动心肺测试仪、运动负荷测试系统、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等硬件仪器设备,全面开展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2017年成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十二五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95篇,其中SCI收录4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30项,其中国家级19项,总经费4662.6万元;横向课题14项,总经费2238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专家简介:

 

毛静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执行负责人、教育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批天津市海河医学学者。

目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中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等职。先后主持“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中医药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3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译文4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4部。主持制定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药新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诊断建议》等行业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