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田做个兢兢业业的“女博士”,究竟是个什么感觉?王涛推了下眼镜,笑起来眉眼弯弯:“哪有,我是个小女人好吧。”

王涛身上有很多光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高级专家,主持承担16项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累计增油50多万吨,创造出数亿元经济效益。她长期从事的三次采油、堵水调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为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涛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胜利油田提供)

“就好比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王涛认真地说,“或许在其他人看来,我在做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其实我倒觉得我从事的研究方向非常有趣,既能不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又能为油田增产增收带来直接效益,怎么会是苦差事呢?当然,这个故事我也经常给儿子讲起,在外我是埋头搞科研的女博士,在家我更愿意做个贤妻良母。”

带着从中科院取得的有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这个“贤妻良母”放弃了出国和留京机会,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孤岛分站工作,继父亲、兄长之后,成为胜利油田的一份子。“当我进入孤岛工作时,胜利油田整装油田综合含水已经高达93%了。而且受水质影响,本来黏度很高的聚合物交联体系刚一入水就变稀薄,根本不起作用。”提及那段时日,王涛依旧语速飞快,她似乎早已不记得半夜里实验室亮如白昼的灯光、案头上摞起两米多高的文献书、屡次战败又毫不气馁的化学实验。

科研追求容不得半点投机。胜利油田诸如小众油藏、苛刻油藏之类独特又残酷的现实条件一次次将她的努力全盘推翻,这些摆在她桌面上的石油生产大难题,何尝不是困扰世界石油行业发展进步的“拦路虎”:胜利油田高温高盐高矿化物的油藏条件堪称世界上最苛刻的油藏,在当时一度连高精尖技术都毫无对策。

“只要是难题,就一定会被攻克。”王涛娇小瘦弱的身躯里迸发出强烈的意志力,出差、加班、通宵做实验,她开始琢磨如何在克服实验室条件受限的困难下,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又能实现较大突破。

王涛和同事在观察高温成胶试验效果(胜利油田提供)

“注水开发后期,油藏内部经过多次冲刷,会形成大孔道,不仅让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还会造成其他含油的地方无水波及,影响水驱效果。而这个油藏地下各种孔道种类样样俱全,虽然这种油藏在国外早已废弃不再开发,可我觉得这是个难能可贵的实验对象。”

要想办法把四通八达的大孔道堵住,让细微之处的原油也能成功实现采收。“你说难吧,这确实是个世界性的课题。时间紧任务重,既要提高各类型油藏的开发效益,又要尽可能节能减排,光吃住在实验室已经不够了,还要克服种种困难,把实验室‘搬’到井口边上。”王涛一边笑一边夸张了语气,“你能想象出来吗,从施工现场把水样取出来,拿到实验室之后水样里的各种成分就变了,可以说完全不具备实验条件了,我们想要图安稳坐在实验室里就能拿出攻关方案,完全不可能。”

虽然事先预想过这条攻关路会走得很艰辛,王涛却没想到半路上会杀出一波又一波“程咬金”。

犹如到手一个艰难副本,王涛带着她的团队开始尝试动用各种“武器”,消灭攻关路上出现的“怪物”。“在建模期间,为了最大限度模拟现场成岩条件,我们就用双手每天一点点筛出直径不同的沙子。”眼镜后面,王涛睁圆了一双眼睛,“他们看到后都说,哇!你们拿手拣沙子!这得拣到什么时候?可是只有这样才能更精准,我们干这活儿有时候也得靠‘手感’。这多有趣!”

王涛在矿场记录数据(胜利油田提供)

在“有趣”的动力驱动下,王涛和同事首次提出“进得去、堵得住、能移动”的深部调驱体系设计理念和“二氧化碳驱非水防窜”研究设想,成功研发出一种高弹性吸水树脂,在初始阶段仅有几毫米,但是进入油藏孔道深部其体积可膨胀上千倍,堵住大孔道成功驱油,这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二氧化碳气溶性发泡剂封窜技术,现场投入后产生了惊人的增油效果。聚合物微球、乳液等功能聚合物、二氧化碳气溶性发泡剂等成果实现矿场规模化应用……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创新为绿色低碳新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时,距离项目启动已经过去了1000多个日夜。

渐渐地,王涛开始拥有一个又一个社会身份: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连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协副主席、山东省人大代表……王涛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我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这些社会身份督促我多提出问题,还要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为胜利油田多发声,让更多人了解油田,呼吁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建设油田的大家庭,一同为打造中国重要能源基地奉献力量。”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在王涛看来,与优秀人才携手共进是自己义无反顾的责任,注重和关心身边青年人的成长是她义不容辞的神圣义务。“没有哪一项成果是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要想研发一流的技术,创造一流的效益,首先一定要有一支一流的团队。”从手把手教,到靠上去指导,“之前我即便是自己通宵也要把他们的课件改出来。现在我把重点指出来,鼓励大家自己动手修改。对我来说,可以解放出几个小时做点别的工作,对他们而言却是摆脱眼高手低的一条更加有效的进步途径。”如此一来,她的课题组成员中,2人成为胜利工程院十大科技创新先锋, 8人成为采油厂科研技术骨干,3人成长为中石化科技攻关项目的技术首席,就绝非偶然事件了。

“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还有哪些知识可以传授给他们?我还能从哪些方面帮助他们成长?”王涛摩挲着拴在钥匙扣上3个大小不一的U盘,“我自己要怎样继续进步?”

都说科研无止境,然而每日24个小时却是雷打不动。“我经常有机会外出学习,见到那些比我还要优秀百倍的专家,看到他们工作的状态,感受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满腔激情,我总能从他们哪怕一个神态、一个语气词中汲取更多力量。我觉得这世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比我优秀的人,比我还努力。这给我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每次都会激发我前所未有的学习动力。”

带着满身动力,“女博士”依旧每晚挑灯夜读,把从油井施工现场收集回来的问题拿出来翻来覆去地“啃嚼”;“贤妻良母”则尽心关照好一家老小,总想着能为儿子“追女朋友”的事情多操点心。用王涛自己的话说,“那些更优秀的人未必就没有生活了,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做不到的,我也会把旁人看手机玩游戏的工夫腾出来,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王涛利落地抬手,把几根发丝捋到耳后,一把“黑长直”整齐地散落在肩上,脸上的笑容灿烂,映着几案上漂亮的花瓶和一束盎然盛放的鲜花,平添出几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