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人的情怀熔铸在岁月的年轮里。只有永恒的信念,才有永远的奋斗,只有不倒的信念,才有不竭的力量。胜利人坚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壮志,叩问荒原,战天斗地,从华八井昂首出发,六十载砥砺前行,九万里风鹏正举,在荒滩盐碱地上建立起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累计生产原油12.5亿吨,上交利税1.03万亿元,成就了胜利丰碑。回首往事,追寻历史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触摸胜利人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奋斗脉搏,讲述可歌可泣、为国担当的浩然长歌,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向以身许国的胜利人致敬!

改革:敢闯敢试敢争先

1996年6月28日,“石油大明”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被誉为“中国石油第一股”(闫可兴摄)

从诞生之日起,改革就被植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成长的基因。

东方风来满眼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国企改革开启以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为重点的起步阶段。胜利油田应改革而呼,主动承担起改革“试验田”职责,率先实行产量包干,注入了生机活力,原油产量一路高歌猛进,接连突破2000万吨、3000万吨大关,创造了3355万吨历史巅峰,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

1988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中国进入以市场化为特征的改革探索阶段。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胜利油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1993年,胜利油田成立以难动用储量开发为主营业务的东胜公司,时称“东胜模式”,以灵活的体制机制为油气开发注入了新鲜活力。同年,成立大明集团,1996年6月6日,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我国首家公开发行股票的石油股份制企业。6月28日,“石油大明”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被誉为“中国石油第一股”,一时领风气之先。同时,胜利油田对多年来会战型组织体系进行变革重塑,实行主辅分离,组建勘探、开发、产能建设等专业市场,培育内部市场化运营机制,进行内部承包经营,极大激发了竞争活力。

近年来,围绕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胜利油田摒弃大会战、大开发的思维模式,聚焦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实施流程再造、组织重构、资源优化,构建形成生产经营管理运行高效、油气主业价值创造能力显著提升的油公司组织体系和运营机制,实现了从开发油田到经营油田的转变。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从诞生之时起,胜利人就敢闯敢试敢争先,不断吹响变革的号角,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一次又一次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从下至上,从体制到机制,从内涵到外延,胜利油田转轨走向了追求价值创造、质量效益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担当:一个油田一座城

如今的渤海湾,已经诞生了一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东营(胜利油田提供)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

华八井是胜利油田梦想开始的地方。1961年的华八井,四周还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人烟稀少,满目荒凉,荒原一片,青天一顶,正所谓“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鸟无枝头栖,人无树乘凉。”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胜利人依靠创业精神,以苦为荣,永不言败,在这里建成美丽的石油城。如今的渤海湾,已经诞生了一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

在艰苦的岁月里,胜利人“先生产后生活”。开发初期,老一辈石油人住的用芦苇、泥巴建成的“干打垒”“地窝子”,但是他们却用钢筋水泥为设备盖厂房,把有限的资金和最好的材料用在生产上。为了让当地老百姓告别喝盐碱水的苦日子,胜利人于1966年2月16日动工建设胜利引黄闸,引来黄河水,碱滩变良田,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大喜事,一个引黄闸,滋润了76万亩的良田和人民的心坎。

誓变黄河成江南,敢叫日月换新天。1974年以来,胜利油田持续加强黄河治理,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又保证了黄河口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6年局部调整黄河入海尾闾,缩短入海河道15千米,仅利津站下游就减少水淹良田40万亩,挽回经济损失1.5亿元。国家级5A景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也因此而诞生。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河南北的交通主要靠渡船,费时费力不说,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1987年10月1日,胜利黄河大桥建成通车,首次采用世界先进的钢厢梁斜拉式结构,连通黄河两岸,方便了两岸居民生产生活,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从胜利油田开发的第一天起,胜利人就面对荒野兴油建家,不断投入建设发展,兴建了公路、铁路、黄河大桥、机场、海港、水库、电厂、防海潮大堤等大型工程,完成了黄河人工改道、引黄灌渠等施工建设,建设了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形成了工农两利的水、电、路、讯、港配套体系,催生了新兴石油城——东营市,辐射带动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东营市成为宜居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果说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是其首要政治责任,创造效益推动发展是其根本经济责任的话,那么,融入地方、奉献社会就是胜利担当社会责任的充分体现。

绿色:胜利的颜值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打造构建了“地下高效采油,地面观光旅游”的绿色示范管理区(胜利油田提供)

行走在东营市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蓝天、绿地和转动的抽油机相映成趣,吸引不少过往游客驻足留影。让人惊讶的是,就在这绿树掩映、湖光水色间,还有一个年产10万多吨的原油生产单位——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

胜利油田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不懈追求“全绿”“真绿”。他们注重从经营到服务全产业链、全施工链、全管理链的管控,推行绿色生产,细化钻井、作业、采油、集输等各节点、全流程清洁生产措施,推动实现源头清洁化、生产过程减量化、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治理高效化、环境风险可控化。

“在公园里采油,要求太苛刻了,连光杆上都不能有一丝油污。”面对环保高标准,胜利油田的员工适应了好一阵。“不是将采油管理区建成旅游区,而是要用旅游区的高标准绿色采油。”胜利人围绕建设“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观光旅游”的管理区,不断用更高标准、更实措施提升着“井景相融”的高颜值。

在胜利油田修井作业现场,船型铁制围堰已经成为井筒产出液不落地的标配。现场作业工人介绍,过去铺设的聚乙烯防渗膜“每作业就换一次”,只能解决一时油污不落地的问题,后期回收处理降解慢。现在船型围堰“换一次管4年”,从源头上避免了二次污染,且便于井筒产出液的自流、集中回收、环保处理,每年还能节约费用2000万元。

胜利油田坚持用“绿色思想”引领“绿色发展”,培养员工绿色低碳意识,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追求“清洁、高效、低碳、循环”,不仅成为每一个胜利人的自觉行动,更是胜利油田高标准的示范引领。

近年来,油田强化‘净零’理念,全力创建绿色企业,通过构建能源监测计量、排放物监测、油区生态观测等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进步、标准提升。仅2020年,胜利油田就新修订完善了34项制度规范,新发布了138项企业标准,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绿色智慧能源引领未来。胜利油田还投运能源管理中心,实现了“能流可视化、在线可优化、能效最大化”;创新实施区域一体化能效提升模式,“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能效提升”项目208个,两项工程分别荣获国家“双十佳”最佳节能实践项目、国家节能标准化创建项目,累计节能10.4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5.6万吨。(张宗才、李新刚、高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