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50头毛驴,今年可以卖十几万,现在收入的基本都是纯利润,计划再扩大养殖规模”,于大川村的王兴仁告诉记者,他2016年开始养了12头,花了大概20万,自己家的地种植饲料,成本也低,这几年挣出了成本钱,现在开始都是利润,今年有13头可以卖,明年至少有二十多头,收益会一年比一年好。

相较于养殖数量而言,王兴仁只是于大川村一个普通的养殖户,于大川村50头以上的农户就有30多户。

黑毛驴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老百姓都处于观望状态,后来看到左邻右舍养殖受益,大家都纷纷开始行动,全村如今养驴数量达到2800头,合作社9个,饲料加工厂和阿胶厂正在建设中。

于大川村属省级贫困村(深度贫困村),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2016年,村委将黑毛驴养殖确立为村主导产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甘肃红星伟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村养殖小区和裕明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黑毛驴养殖产业。现全村共有10头以上养驴户24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1户,共养殖黑毛驴2800多头。在以养殖黑毛驴为村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传统的种养殖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全村肉羊存栏量1000多只,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15家。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4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490元。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开展,于大川村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输血”式的扶贫不能解决长远问题,只有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扶贫才能让群众稳固脱贫增收,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此,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培育富民产业上,于大川村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按照“思路跟着问题走”的工作导向,以“党组织+院校+金融+合作社或农户”的形式,探寻出一条黑毛驴养殖产业链发展模式,撬动了扶贫大产业。

经镇村协调,多方整合资金200万元,建成于大川村肉驴养殖小区,小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设圈舍24间,配建饲料库、消毒池、防疫室、消防室等辅助设施,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把精准扶贫行动落实在发展增收项目中,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带头养驴、先行先试,让群众看到希望和目标。在获取一定养殖经验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党员组织发动有养殖意向的群众集中在养殖小区统一养殖,已有12家农户入驻养殖小区,养殖肉驴规模达到639头,同时约定农户每养殖一头肉驴每年向村集体上缴管理费200元。该养殖小区实现了“四个功能”(建立集体经济产业、搭建致富发展平台、凝聚脱贫整体合力、释放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了支部服务带动群众的有形抓手。

依托村企甘肃红星伟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肉驴繁育基地和于大川村肉驴养殖小区,建立镇党群创业互助孵化基地,村党支部组织党员通过前期帮扶对象排摸,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服务等方式方法,在基地为贫困群众无偿提供养殖棚、启动资金、养殖技术等,全面落实党群互助创业和带动脱贫行动。2016年以来,共带动14户贫困群众创业,养殖肉驴600多头,户均养驴5头以上,户均收益2.1万元以上。在帮助群众创业增收的同时,基地还从当年创业收益中,每年划出8%用于壮大所在村集体经济。

为了提升贫困群众肉驴繁育养殖技术水平,村上积极衔接东阿阿胶集团派出技术骨干在村开展肉驴繁育养殖技术培训,共培训4期120多人次;同时积极协调区畜牧局、区农技中心安排常驻技术专家,对全村肉驴养殖大户(合作社)、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保障。在发展模式上,按照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销售管理、统一价格收购“四统一”的模式,对肉驴养殖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向新养殖农户发放怀孕母驴,确保当年实现效益,为肉驴产业链条的壮大延伸和贫困群众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综合服务保障。

村上积极为抢抓市区支持黑驴产业发展政策机遇,大力宣传扶持政策,落实产业配套服务,为养殖户协调产业贷款500多万元,落实三年全额贴息,并协调市区相继出台肉驴养殖的具体扶持细则,解决了资金、贴息、保险、圈舍建设补贴等问题,彻底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有力助推了肉驴繁育养殖产业的发展。在解决了养什么,如何养,怎么养,见效慢等问题后,于大川村在区委区政府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下,通过积极与农业农村局对接,经多次洽谈后,筹建于大川村饲料加工厂一处,彻底消除和改善,因养殖规模扩大导致的饲料储备不足和生产条件落后、环境不优等现象,切实推动黑毛驴产业链延伸升级,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供稿 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