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徐淑军主任医师带领下,医院癫痫诊疗中心神经外科团队李超副主任医师、徐硕副主任医师等借助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脑电(SEEG)技术,顺利完成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致痫灶定位,疗效满意。

患者1,男性,11岁。患儿11个月前跑步时出现意识丧失,跌倒,持续3分钟左右缓解,醒后不能回忆。之后多次出现类似发作,表现为跌倒,头部向一侧歪斜,双眼凝视,右下肢抽搐,发作后有时伴有腹痛、呕吐。于2019年行颅脑CT检查示左额脑沟加深,呈片状低密度,颅脑MRI示额顶交界脑实质内异常信号。患者后又出现新的发作形式,表现为忽然愣神,头眼左侧偏斜,动作终止,持物掉落,咀嚼数次,持续半分钟左右。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嗜睡,有时腹痛,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之后发作频繁,10余次/月。患者入院前口服奥卡西平及左乙拉西坦,效果欠佳。

患者2,女性,21岁。患者15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熟睡中双手攥拳,口唇青紫,持续5-6秒,唤醒后患者对发作无记忆。半年后再次出现以上类型发作,遂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门诊,给予行颅脑MRI示右侧颞极蛛网膜囊肿,建议口服药物治疗,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后患者发作发生改变,表现为愣神伴口中咀嚼动作,手捻物品,发作前无明显先兆,疑似似曾相识感,否认肢体强直及抽搐,每次发作4-5min,每日发作3-4次。患者曾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并口服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效果欠佳。

患者3,男性,14岁,6年前患儿在家看电视出现呕吐,意识丧失,双上肢屈曲,颈部右转,双眼右视,四肢抽搐,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数小时不能说话,头痛;1年前出现第二种发作形式,睡眠时惊醒,屈颈,双上肢屈曲强直,呼之不应,持续约数秒缓解,发作后仍无法言语,频率每月2次左右;后又出现第三种发形式:睡眠清醒均有,具体表现为胡思乱想,持续数秒缓解,每月10余次左右(视频脑电捕捉)。患者入院前口服奥卡西平、托吡酯等,近3个月来患者发作频繁,严重时每晚均有第二种发作形式。

患者4,男性,18岁。患儿1岁左右出现头后仰跌倒,枕部着地,未行特殊检查;患儿15年前出现发作性愣神,伴持物掉落,每日发作1次或者数日发作1次(患儿自诉双眼发黑)。行颅脑MRI示左枕叶软化灶,12年前曾于外院行左侧枕叶病灶切除术,8年前再次发作,表现同术前,即愣神伴跌每日几乎均有发作。此后又出现另一种发作形式,表现为低头,头向右侧偏转,站立时可跌倒。近1年出现双上肢强直上抬,几乎每日均有发作,站立时可跌倒。入院前患者口服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托吡酯、丙戊酸镁缓释片、卡马西平等,效果不佳。

对药物难治性癫痫而言,如能够准确定位致痫灶并进行切除性手术,术后患者无发作率可达60-80%,因此术前评估一直是癫痫综合治疗的重点与难点。现阶段,对致痫灶的定位主要通过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影像学及PET-CT等无创手段进行。如果上述手段无法准确致痫灶位置及范围,则有必要引入SEEG等有创诊疗技术。SEEG技术将定位手段从颅外引入颅内,从平面引向立体,可直接将电极放置至异常脑沟沟底、大脑内侧面、颅底、海马-杏仁核等常规皮层电极无法达到的部位,对大脑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覆盖,从而准确定位病灶并判断致痫网络。在神经外科外科副主任、癫痫诊疗中心主任徐淑军教授带领下,癫痫诊疗中心外科团队先后完成了省内首例SEEG电极植入、机器人辅助SEEG植入及无框架SEEG植入等手术,是目前省内完成SEEG手术台数最多,植入电极根数最多的单位,术后无颅内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癫痫诊疗中心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由神经内科、儿科、神经外科、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病理、康复科、心理科及神经药理等科室及亚专业于2016年初步组建,2020年正式成立,近期已顺利通过中国抗癫痫协会初步评审,力争成为省内首批中国抗癫痫协会认证的“综合癫痫中心”。

(通讯员:徐硕,王文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