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盘点靖远县近十年的变化,许多群众都说“那是质变”:若笠乡曹岘村75岁的老人王世明告别了大山深处的土窝窝,搬进了梦寐以求的砖瓦房;永新乡永新村的顾生芬,不再串闲门、唠闲嗑,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当起了“上班族”;北湾镇花儿新村的王万红不再种懒庄稼,成了村里有名的“蔬菜大王”…

一桩桩小事,在靖远县2010年——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坐标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镌刻下了十年间全县决战脱贫攻坚的坚实脚印。2010年以来,靖远县紧扣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既不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影响成色,以提升质量、稳定脱贫为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立足县情实际,精心培育脱贫产业,推动传统优势扩规增效;突出易地扶贫搬迁,根本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抓细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等任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持紧紧依靠群众,调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确保了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一座山 一条河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靖远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属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构成,其中干旱半干旱山区占到全县面积的二分之一,自然条件严酷,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2010年底,全县贫困人口高达19.54万人;2013年底核定建档立卡贫困村88个、贫困人口2.9万户12.86万人,贫困发生率29.05%;2015年8月,省委省政府将定西市岷县、漳县两个地震灾区的1690户7713人异地安置在靖远县北湾镇,成立了富坪和新坪村,新增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1588户7375人;2017年省上确定靖远县深度贫困乡1个、深度贫困村61个。经过历年动态管理,系统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948户135146人。如何让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是摆在靖远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一群人 一条心 脱贫攻坚干劲足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2010年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中,靖远县形成了县四大班子示范引领、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调度协调、县直部门行业扶贫、乡镇村组一线作战、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的工作责任体系,实现了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制定了靖远县“1+18+2”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既突出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任务,又注重非公经济发展和“三品一标”建设助推精准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任务书”“路线图”。

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需要实时动态跟进。靖远县坚持把精准方略贯彻脱贫攻坚始终,在全省率先出台《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紧扣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多维度判定,严格核查“四有人员”和“七不准”情况,加快建立贫困人口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2014年以来,共新识别贫困人口2761户10685人(包括富坪村、新坪村识别1261户5659人),脱贫户返贫320户1445人,确保了扶贫对象精准。

2014年——2019年,靖远县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社会资金的补充和促进作用,优先保障脱贫攻坚投入,确保扶贫投入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累计落实中央和省市财政专项资金93023万元;完成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任务12.0057亿元,协调发放特色产业发展贷款2.5亿元,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融资2亿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靖远县引导群众增强脱贫信心、激发内生动力,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充分发挥县融媒体中心“主阵地”作用,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设《精准扶贫在行动》《脱贫一线》等专题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号、智慧靖远APP、靖远发布等平台全方位宣传报道;实施“领头雁”培育工程,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点菜式”的精准培训,2015年至2019年,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0919人,实现了有培训需求预脱贫户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不断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引导发展“扶贫车间”32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516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067个,选聘护林员489个;突出抓好信息发布、对接联络、劳务输转等工作,有序输转贫困家庭劳动力2.6849万人,创劳务收入22082.86万元,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此外,借力东西协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县上抢抓天津和平区东西扶贫协作重大机遇,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扶贫协作,建立党政领导互访、干部双向挂职、专业技术人员交流机制;积极组团参加“津洽会”“天津消费扶贫五一展销会”,举办了第五届靖远枸杞爱心扶贫采摘节(天津)新闻发布会,和平区设立了靖远农特产品销售专区;加强劳务输转,培训贫困劳动力1445人,输转到协作地区就业109人;深化携手奔小康行动,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天津企业及单位累计向我县捐钱捐物1106余万元。不断创新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精准扶贫”“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开创了社会扶贫的新模式,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产业扶贫的极大热情。

两不愁 三保障 日子越过越舒畅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靖远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任务不轻,一些偏远地区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靖远的实践是:从扶“面”到扶“点”,从“大水漫灌”到“定向滴灌”将政策、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集中力量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针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靖远县主动担当,扛起全市近一半易地搬迁任务,“十三五”期间一揽子统筹安排1.84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安置及后续产业脱贫。统筹整合各类资金18亿元,整村、整乡推进搬迁,集中安排好住房建设、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在迁入地创造新的就业条件,在迁出区实施土地流转、生态恢复等多元增收办法,通过易地搬迁,占全县近三分之一的贫困群众,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劳作,社区居住、园区就业”的脱贫梦。

2010年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为让群众住上安全房,靖远县全面完成9.77万户农房鉴(认)定工作,聚焦“四类重点对象”,采取维修加固、差异化补助等方式,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2014-2018年,完成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9872户,兑现补助资金12773.9万元。2019年全面完成了353户存量危房、18户新排查危房、34户冲刺清零危房改造任务,发放补助资金968.2万元,实现了农村CD级危房的清零。

中午12时30分,靖远县东升镇柴辛小学里,刚刚吃过午饭的蒙玉锋老师赶忙开始了送教上门的准备工作。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要求,靖远县重点聚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切实落实免试就近入学、两免一补、营养餐计划、特殊教育等政策;建立控辍保学月报制、跟踪管理制、随机排查制、定期督查制等制度,靠实“五位一体”的联控联保工作责任;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筛查工作,组织开展了“千名教师进万户”活动,全面完成了户籍系统、学籍系统、扶贫系统三大系统间义务段适龄人口数据的核查比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全面实现了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靖远县还在医疗保障上下功夫,全面落实资助参保、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全覆盖,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135121人,实际参保率达100%;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报销比例达到91.2%。对患有25种重大疾病贫困患者实施集中救治跟踪救治,确诊登记重大疾病贫困患者1273人;累计管理四类重点慢性病贫困患者13976人。组建了433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率99.94%。176个行政村按要求全部分类建设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脱贫验收标准,实现网上即时结报,配备合格村医447人。

果蔬香 猪羊壮 脱贫致富奔小康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没有产业支撑,很难脱贫;缺乏产业带动,增收难以持续。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靖远县北湾镇花儿新村的温室大棚里,王万红正忙着采摘黄瓜,在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王万红基本上靠外出务工和种药材维持生计,生活过的比较艰难。2017年,各级帮扶干部因势利导,帮助他发展起了蔬菜种植产业,短短两年光景,他不但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靖远,像王万红这样,靠产业脱贫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靖远县按照脱贫抓产业、产业抓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两抓两带”思路,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扶贫,夯实了整县脱贫摘帽的基础。2014年至2019年,全县已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均在6000元至7000元之间。

成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产业扶贫中,靖远县不破楼兰誓不还。2010年至2019年,县上一方面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按照省上“六大产业”为主导和“五小产业”为补充的思路,优化调整90个贫困村主导产业,形成了“南部片区抓瓜菜、北部片区抓果畜”的发展格局,在沿黄灌区19个贫困村重点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在北部山区9个贫困村重点发展肉羊养殖产业,在高扬程灌区36个贫困村重点发展枸杞产业,在干旱山区26个贫困村发展硒砂瓜、大枣、中药材、马铃薯等产业,构建起了“6+2”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建成了高原宏万亩枸杞扶贫就业园、新希望年出栏50万头生猪产业园、阿西娅万亩生态牧场、刘川范窑脱贫产业园等一批种养基地,“靖字号”的农业品牌越擦越亮,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强力推进达标覆盖,扎实开展“两园两率两节点”产业脱贫行动,制定出台特色产业发展资金补助管理办法,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48亿元,建成脱贫产业园96个、特色产业园95个,确保贫困户“一户一座棚”或“一人五只基础母羊”或“一人一亩枸杞子”及其他特色产业达标覆盖,产业达标率及覆盖率均到达到100%。扎实推进农业保险工作,贫困户农业保险实现全覆盖。

围绕脱贫攻坚抓产业,靖远县还在做大做强经营主体上下功夫,坚持“外引、内育、自建”,引进阿西娅公司、新希望牧业、仁博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扶持金杞福源、陇源农林、鼎鑫农业等一批本土企业,组建县农业投资公司、文化旅游业投资公司、东湾特色小镇开发公司等国有公司,涉农龙头企业达到124家,其中省级以上达到11家;建成并规范运营农民专业合作社1284个;另一方面实践创新扶贫模式,坚持“多条腿走路”,探索走出了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新路子;建成电商产业园1处、乡级电商服务站18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48个,带动发展电商企业252家、个体网店685家,线上年交易额达1.87亿元;建成旅游专业村11个,发展“农家乐”133家,带动就业1800多人。

抓基础 稳环境 百姓生活更惬意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基础。靖远县紧盯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短板,立足县情实际,总结实践自来水、集中取水、泉水截引、水窖、小电井等饮水模式,采取新建、改造、配套等方式,先后投入3.6亿元,完成69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集中供水房226座,日供水能力3.8万吨,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和行政村供水覆盖率均达到100%。实行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由基层供水站管理、单村供水工程和村级管网由所在乡镇监督村社管理、入户管网受益户自行管理的三级管护体系,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充分发挥效益;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投资9016.29万元对90个贫困村通电设施进行安装改造,全面完成县脱贫攻坚配电网工程,共改造低压台区215个,架设线路524.8公里,安装配变206台,9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及所属的各自然村动力电全部覆盖;积极实施通畅工程、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等各类农村公路硬化项目,全面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全覆盖。

时间,是蓝图的见证者。截至2019年底,全县退出贫困村8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58个),贫困村退出比例96.7%;减贫30641户13087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019年底的1.02%。2019年退出贫困村74个,脱贫8489户35418人,剩余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1307户4274人。靖远大地上,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十年来,靖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未曾中断,建设美好幸福靖远已成每一位靖远人心中的期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小康”的号令下,50.36万靖远儿女必将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超常的责任担当,勠力同心,继续前行,用智慧和热血、用汗水和忠诚,向党和人民提交脱贫攻坚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