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离不开那些坚守岗位,做好眼前事的人,他们身上有一种力量,有一种精神,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这就是工匠精神。


我们的身边还有一批坚守匠人精神的人,为了国富民康而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了新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坚韧不拔的定力、锲而不舍的追求、为国奉献的信念,这就是新中国脊梁。


近日,《脊梁——马刚画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在北京新闻大厦展出,好评如潮,盛赞画家马刚为新时代艺术楷模,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落实在画笔上,不忘初心,牢记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谱写强国华章,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新中国在各行各业作出卓越奉献的70位杰出科学家画像、立传,为时代明德。

马刚,出生1968年,1991年毕业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油画专业,1997年进修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行艺术交流并举办个人油画展,2004年进修中央美术学院"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研修班",2009年赴美国亚洲艺术学会考察交流并举办个人油画展,现为河南省艺术中心艺术馆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亚洲艺术学会博学会士、法国巴黎ARTEC签约画家,作品被众多机构及私人收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70位杰出科学家画像,你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马刚:来源于感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崛起强大,世人有目共睹,但当我们在享受当下的时候,很少人记得有哪些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为了新中国的崛起,为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两弹一星”元勋、历届国家科技奖及当代杰出的功勋人物默默地付出了太多太多。我被他们感动,为他们骄傲。

70位杰出科学家,都有哪些人?

马刚:包括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探月总设计师孙家栋、中国卫星专家王希季、核武器技术专家程开甲等23位两弹一星元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雷达工程专家王小谟等31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含孙家栋、程开甲、于敏三位两弹一星元勋),51人。

此外,还有地质力学专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赵忠尧、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华罗庚、中国版居里夫人何泽慧、中国红外技术奠基人汤定元、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激光陀螺仪专家高伯龙、歼10战机总设计师宋文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天眼之父南仁东、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林俊德、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量子力学领域泰斗潘建伟、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等19位杰出科学家,一共70人。

创作用了多长时间?

马刚:2017年8月至今,花了两年多的时间。2017年恰逢香港回归20周年,《紫荆绽放——马刚画笔下的香港风云人物展》先后在郑州、北京、香港展出,我创作了香港政府颁授的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包括政界、商界、文化界的精英,如董建华、霍英东、李嘉诚、邵逸夫、金庸等香港20位风云人物。展览获得圆满成功,我也是有感而发,决心创作70位杰出科学家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如何达到艺术内容与形式美并举?

马刚:首先是确定人选,再根据人选查阅精确的官方资料,观看人选的各种影像记录。通过素描、粉彩、油画等多种综合表达方式,尝试对不同纸张、材料的探索实验,绝不雷同地展现出科学家们的精神风貌,以写实写意结合手法,力求生动、艺术、传神,令人过目难忘。

为什么取名脊梁?

马刚: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科学家是中国发展前行的脊梁,让强国利器挺起中国脊梁。(王松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