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紫牛医疗创业营”开营仪式在北京新世界酒店举行。开营仪式现场,数十位医疗领域投资基金、产业领军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学者悉数到场,围绕“新科技驱动下的医疗场景重构升级”进行了深入探讨。

博脑医疗创始人石林表示,虽然以现在的科研进度来说,离治愈阿尔兹海默症这类脑部疾病还很遥远;但是无法治愈不代表什么都做不了。事实上,早期筛查并进行精准预防,这对提升治疗效果来说无疑十分珍贵。

于2015年成立于香港的博脑医疗就是一家专注于脑影像智能分析领域的创业团队。基于脑影像分割、功能磁共振分析、弥散成像分析、脑病变定量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以临床疾病诊断需求为驱动,为相关疾病的分析诊断提供成熟的智能解决方案。

智能医疗的时代可以说近在眼前,“目前很多人对于医疗AI的理解是机器要代替医生去进行诊断,实际上现阶段的技术所能提供的更多的是辅助医生诊断的参考,而非诊断本身。”博脑医疗创始人强调。而脑影像智能分析作为一种诊疗辅助工具,可以在影像学方面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定量信息。

“医生诊断疾病是一个需要结合症状学、病理学等在内的诸多证据的复杂过程,影像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证据。所以把影像分析AI的准确性和医生的临床诊断相比是不合适的”,因此,对脑影像智能分析更严谨的定位应该是一种诊疗辅助工具。

博脑医疗的产品是一款云端全自动分析工具AccuBrain,其基于云计算技术并结合了脑影像分析算法,可对大脑解剖结构进行快速精准的测量,筛查不正常的脑组织和病变。“脑部疾病发生时,医生需要遵循共识、指南等标准来分析影像中大脑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人工智能分析在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这一点上有着明显优势。

曾有这样一个病例——因为磁共振影像体现的特征并不典型,而根据临床症状,医生认为该患者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医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影像学指征使用了AccuBrain的脑影像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脑部改变并不符合该病症的特征。医生开始考虑血压、微量元素缺失等其他致病因素并进行综合干预,最终该患者的认知障碍仅在一周后就得到了改观。医生也避免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误诊。这就是智能影像分析技术帮助医生在不确定的决策中获得更多信息的典型案例。

事实上,脑影像智能分析的潜力远不只如此,“最近WHO发布了一些关于阿尔兹海默症早期干预的标准化方法,比如运动、营养、认知训练等,这些都被证明是可以预防认知障碍的有效思路。因此,我们希望用影像智能分析的方法,早期筛查出高风险人群,进行精准预防”。

影像分析领域的“宽广性”是博脑一直强调的,至少有三个维度将始终处于协同进化的动态过程中。

第一个维度是技术的发展变化。医学影像分析本身就包含诸多技术方法,深度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至于选择哪一种方法最终取决于对临床问题的定义,在实践中大多数都是技术的组合拳。况且单就深度学习而言,每年也会有很多新模型出现,需要从业者在技术整合与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第二个维度是医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医学专家的研究就是要把医学变得更客观,而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可以灵活的与智能技术进行多维度的交叉。“工程技术除了要不断适应医学领域的新发展,也可以反过来重新定义医学---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学领域也有很多新的知识会被陆续发现及验证”。

第三个维度是医疗模式的发展变化。我国正处于公立和私立的医疗体系的协同发展、动态变化的大趋势中,国家政策和新医疗模式不断诞生。如何将新的技术嵌入并促进医疗模式的演化也是亟待理清的命题。

“我们做这方面的产品要有开放的心态,不仅仅是技术,还要考虑学科和模式,以及各种维度之间的协同,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里找到一个完美匹配的平衡点,能把我们的技术真的落地应用,这个过程是困难的,但也是非常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