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个贷款盖高楼到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再到率先通过JCI认证及尝新“互联网+”,“创新”始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称华山医院)一路同行。谈到未来,自然离不开一个“新”字。“医学需要创新、医疗事业需要创新。华山医院有这个传统和实力,就要勇于担当起责任。”该院副院长马昕表示,“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不断汲取经验,避免出现偏差。

                         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医学需要创新、医疗事业需要创新

       学科创新重在成果转化

       当人们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什么样子?接触过马昕的人都会有所领悟。那是一种如影随形的自信和发自内心的快乐。从小对生命奥秘拥有浓厚的好奇与“实践精神”,并一直热衷各种运动的他,如今将爱好与职业完美结合,不仅实现了自我,更为他热爱专注的领域注入了活力。

       或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马昕从小就对生命充满好奇和敬畏。“小时候,我最喜欢观察小动物,一小时一小时不间断的那种。当时觉得生命真是太神奇了!”马昕坦言。而对于生命的好奇,让他不仅仅止步于“观察”,而是亲身实践。从小到大都是校运动队成员的他,对于各种运动从不挑剔,从跑步到游泳,从球类到器械,无不涉猎。运动让更多的空间留下了生命的印记。

       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运动的执着,马昕的大学志愿全部都是“医学”。毕业后至今,他也一直扎根于与运动相关的“足踝外科”专业。

                                            医工结合研究进展现场讨论会

       提到足踝外科,马昕信心满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华山医院的足踝外科始终处在国内领先水平。”基于学科的良好基础,马昕把学科未来的发展蓝图锁定在“医工结合”创新上,以更好地实现临床成果转化。通过仿生学研究等,运用鞋和支具而非手术来治疗足部疾病。让“黑科技”帮助老年人、残疾人重新站立或行走,让他们重拾自信,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为实现健康中国和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极强的整合能力,将管理专家、医生、材料学专家、机械专家,企业等有机结合。”马昕坦言,“一人之力终有限,但每一个部分做好自己的专长,再彼此融合贯通,便可创造出巨大的能量,亦如我国的高铁建设一般。”坐言起行,马昕在复旦大学支持下建立的实验室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和转化。

       对于足踝外科的发展,马昕满怀希望和信心。但他也有一个担忧,那便是足踝康复相对滞后。“对于足踝外科,完成手术是治愈的51%,而康复则占据49%。术后康复的欠缺,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马昕坦言,“大量的专业康复师是未来足踝外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华山医院足踝外科团队成员

       “JCI”激发医院凝聚力

       足踝外科的发展只是华山医院的一个缩影。在技术与管理创新上,华山医院一直走在前列。

       2007年,华山医院启动JCI评审工作,成为上海滩第一家“吃螃蟹”的医院。这源于医院的国际基因积淀和海派文化的传承。坐落在上海领馆区的华山医院是上海市由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医院,中西文化的冲击与融合让医院迸发出更绚烂的色彩。但想要在名院如林的上海滩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涉外医疗服务增多,但国内医疗模式和制度与国外不尽相同,外国人在沪就医不甚便捷。因此,上海市政府鼓励和支持各大医院与国际接轨,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与国际接轨便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而华山医院勇为人先,走出了一条明路。“国际化不仅指技术,还有管理。现代医学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体系,医学技术和精益管理都是重要组成部分。”马昕表示。

       时至今日,JCI评审已经成为国内医院证明实力的标配。顺利通过3次JCI评审的华山医院,已然成为“管理出效益”的典型。

       回忆前3次JCI评审,马昕坦言每次的感觉都有所不同。2007年第一次试水JCI,马昕用了“震撼”两字。一方面医护人员如临大敌,另一方面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通过评审,不仅规范了行为提升了实力,还激发了医院的凝聚力。”马昕表示。第二次,全院医护人员则抱着开放、学习的态度迎接JCI评审,逐渐有了自信;到了第三次,医护人员颇具自豪感,主动邀请外国专家来评审。不仅不怕弊端暴露,还能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外国专家不仅看到了医院的能力,还学习到了华山医院的成功经验。

       从对“洋标准”的水土不服,到力争超越洋标准;从输入别人的经验,到输出自己的心得。全院对JCI评审的态度转变,反映出医院实力的不断攀升,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大自信和凝聚力。“一次次的JCI评审,为的并不是那个牌子,而是每三年一次的检验。这是医院三年成果展示的盛宴,也是增强医院凝聚力的重要抓手。”马昕表示。

       回顾和总结前3次JCI评审的成功经验,马昕认为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医务人员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这需要自我规范和约束,也更需要管理人员的良性沟通。“JCI评审标准十分严苛,以往的工作习惯有很多与其不匹配之处,需要下狠心整改。”马昕直言,“为了病人安全,要规范医疗行为。医护人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已经养成习惯的老专家老教授。”时任医务处处长的马昕接到JCI评审任务后,便在转变全院员工观念上下了大功夫,而过程中前辈们的配合和支持也让他感慨良多。

       2019年,华山医院将迎来第四次评审。据马昕介绍,此次评审将侧重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等标准化建设。同时,医院一直以来坚守的公益性将得到更大的强化,“互联网+医疗”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互联网+”让医疗服务更宽广

       “互联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已引导并推动了诸多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在医疗行业,“互联网+医疗”有望为“看病难”“看病贵”等长期存在的民生焦点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华山医院远程医学中心

       拥有创新基因的华山医院,在“互联网+医疗”的浪潮下,逐渐探索出一条创新路。2018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海市市委书记李强、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上海市市长应勇等一行领导,来到了华山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实地考察“互联网+医疗”、医联体等形式建立的分级诊疗新格局。

       作为沪滇对口支援项目,华山医院与腾冲市人民医院的远程中心开展远程术中病理冰冻切片诊断服务至今,已完成325例次患者的远程病理诊断,诊断结果准确率高达99%,为临床手术医生送去了最快速、准确的手术参考。通过远程病理会诊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时间可及性及空间可及性。除了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外,2013~2016年,华山医院曾连续派出6批临床骨干到腾冲市人民医院,该院也常年派送各科医生前来华山医院进修。通过对帮扶医院的培训计划,让当地拥有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切实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服务当地百姓。

       “远程会诊服务的逐年增加,更好地解决了当地患者看病找专家的难题。同时,华山医院也拥有了一个‘空中诊室’,通过互联网手段弥补了专家在空间和时间的不足,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更合理精准地配置。”马昕表示。

       时至今日,马昕来到华山医院已近30年。华山医院追求创新的海派文化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也影响着每一个华山人。创新,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回顾过往,医院与创新一路同行;展望未来,医院仍将在创新路上一步一脚印地勇往直前。


专家简介:

        马昕,华山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97年获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MGH)访问学者,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访问医师(AOFAS Travelling Fellowship)。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奖、上海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现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足踝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灾难医学副主任委员。迄今发表学术论著13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和上海市科委等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