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它的历史长达6500万年,却一直没有发挥效力,究其原因是它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即低产等难关。不久前,从西北文冠果基地传来好消息,该基地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从而把移栽时间从2天延长到了20天,把移栽成活率从30%提高到了95%,彻底突破了移栽成活难关。

image.png

多年来,该基地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选育,进行第二代育苗,一直进行了9代共22年时间,终于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被尊称为中华第一果。它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籽种可榨油,花叶可做茶叶,枝条果壳是中药,树干可制名贵家具,树根可雕刻文玩。

据了解,西北文冠果基地创始人马成福原来是一位关注生态和粮油安全的报告文学作家,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2年。他在甘肃省景泰县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经过杂交选育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新品种,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被甘肃省林业厅推荐,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排名第19位;被甘肃省职称办破格评审为中级农民技师,还被特聘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

image.png

马成福被称为“文冠果产业的带头人”,他带领西北文冠果基地在景泰县每年培育数百万文冠果高产种苗,带领员工在兰州新区荒山上种活了50万棵文冠果,带领白银市干旱山区农民发展了50多万亩文冠果。

马成福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实践科研和宣传推广为一体,带领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干成了乡村振兴的好产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被授予“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历经22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西北文冠果基地精心选育的高产文冠果种苗,已经走出了甘肃,走到了西北、东北、华北等广大地区。他们培育的种苗移栽成活好,挂果产量高,被广大农民群众称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铁杆庄稼”。他们的文冠果正在神州大地处处开花结果,将为国家粮油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据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