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敢”字当先的“沂涛精神”,紧抓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大重点,用系统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形成两社融合、农村电商、广场夜谈等10余项改革经验。近年来,沭阳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思维、协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创立了一套项目审议、部门协作、督查考核、宣传推广“四项机制”,确保改革创新有路径、具体工作有落实、改革创新成效检验有标准,为广大基层改革创新提供了“沭阳方法”。

历史凝结,沂涛精神以“敢”字当先

沂涛镇原名太平乡,1944年为纪念抗日英雄朱沂涛烈士更名为沂涛乡,1999年撤乡设镇。“敢为人先、敢想敢干、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是沂涛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传承,也是对“沂涛精神”的最佳诠释。

“新建起股份制企业桐板厂,成品板出口国外质量好。轧花厂银山雪海吐花絮,运皮棉车辆急驰来回跑。还有那后起之秀沂涛酒,夺得金牌奖杯把名标。千家万户脱贫困,全乡处处换新貌……”1994年,一首《沂涛新歌》唱响沭阳大地。近年来,沂涛镇传承“敢”字当先的“沂涛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特点,着力打造“特色党建”“红色文化”“酒乡沂涛”“瓜蒌小镇”四张名片。2020年,全镇GDP完成12.46亿元,同比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73万元,同比增长32.9%;工业增值税1980万元,同比增长86%。

改革创新,唱响当代“沂涛新歌”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敢”字当先的“沂涛精神”已成为激励沭阳县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内核。近年来,沭阳县紧抓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大重点方面,用系统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2020年,该县GDP迈上千亿级台阶、跃居苏北县市第一,多项经济指标稳居苏北县市前列,两社融合、农村电商、广场夜谈等10余项改革经验被省、市推广,继续唱响当代“沂涛新歌”。

沪江线业工人生产场景 丁华明摄

探索“两社融合”,打造为农服务“百宝箱”。“两社融合”即发挥供销合作社平台优势,实现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融合、业务融合、资本融合、项目融合,提升合作层次和服务水平,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12月,沭阳印发《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采取“社社共建、社村共建、社企共建”等方式,实施“壮大实体、提升能力、信息化改造”三大工程,率先探索两社融合发展路径。一方面,沭阳通过整合资源,构建更加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完成基层社改造21家,改造面达72%,创建全国供销总社基层社标杆社5个、农综社2个、“三体两强”基层社3个。投资450万元,结合全县脱贫攻坚行动,推进服务网点向村级延伸,完成59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建成电商服务站30个。另一方面,以“两社融合”为载体,培育种养加、产供销以及种苗配供、技术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目前,沭阳全县共培育陇集“万盛水产”、湖东“三枝园”、官墩“百汇蔬菜”、西圩“谷晶稻米”、吴集“鸿丰农业”等现代农业服务中心6家;流转土地2.1万亩,托管土地15万亩,打造万亩基地1个、千亩基地4个;年实现农产品销售7000万余元,带动农户1700余人。

沭阳县供销合作总社连续五年入选“全国百强县级社”“全省二十强县级社”,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单位。2020年底,沭阳供销集体所有者权益突破3000万元,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寻觅转型新路,一花一木撬动产业发展。花木产业是沭阳的重要特色产业。以往花农依靠传统经验种植和管理花木,规模小、品种单一,并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粗放、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使沭阳的花木产业始终游走在产业链的底端。

近年来,沭阳依托沭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制定出台《沭阳县国家现代农业项目奖励办法》,引领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重点投入绿化苗木标准化生产、造型类和盆栽类苗木项目;引进市场行情好、科技含量高、观赏造型价值高、经济效益强的名特优花木新品种,逐步推进花木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沭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总产值92.46亿元,其中花木产值86.92亿元。“桑墟榆叶梅”“沭阳月季”和“沭阳地柏”等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或商标。

随着花木产业的“热岛效应”逐年增强,沭阳县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契机,坚持以信息化赋能农业现代化,围绕加快乡村产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商发展环境,让花农们率先“触网”,使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网红成为“新农民”,实现花木产业结构由一产主导转变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花木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仓储等协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夯实农村电商产业基础、特色花木塑造生态风貌,沭阳这座‘花木之乡’正以互联网为载体,逐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介绍说,近年来,沭阳坚定不移引导群众“走花路、念花经”,实现产业规模、农民收入、资产价值、从业年龄、农村活力“五个倍增”,真正让花木产业转化成促振兴、促民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沭阳已成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拥有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淘宝村集群,各类活跃花木盆景网商4万余家,12个“中国淘宝镇”,86个“中国淘宝村”。花木产品产后处理率达90%,“互联网+花木”覆盖率达85%。

作为全国四大板材基地之一,木材加工是沭阳另一传统支柱性产业。沭阳以“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低端产能全面淘汰、集聚能力不断提升、生产安全有效保障”为方向,统筹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关系,推进安全环保水平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对安全环保水平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整改难度较大的企业实施兼并,并制定退出验收机制确保安全隐患企业有序退出,着力推动木材加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实现从“粗”到“精”、由“弱”到“强”的蜕变。2020年,木材家居制造业累计有销售实绩的企业1135家,实现开票销售246.82亿元,同比增长5.84%,占全县开票总量25.65%;实现工业增值税7.5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值税的30.90%。

沭阳县户籍人口约200万,是江苏人口第一大县。近年来,沭阳创新构建“六六四”调解体系,推广“广场夜谈”听取民意,促进各类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着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要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伟说。(图片由丁华明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