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白银市平川区,果树葱茏,良田有序,花香弥漫,山川原野都是生机勃发的新气象。

忆往昔,“空壳村”是平川区最基本的村情,一米水渠、一段道路、一个路灯,甚至一些村办公笔墨的费用,对一个村子来说,都是望发展兴叹。

没有资金,限制了村子发展的脚步。

近年来,平川区坚持把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以党群创业互助会为载体,整合各类资金,巩固深化“11+X”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全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集体经济是一座沉睡的“金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从“一无所有”到“为民富民”

荒芜一亩地,就失去一份生活的保障。

在一向生活生产条件艰苦的魏家地村,因为一座蓄水池的建成,200多亩原本撂荒的土地在2019年被盘活了,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希望。

图为魏家地村集体经济资金修建的水坝

这座蓄水池,正是村集体经济资金为老百姓办的好事。

张润花是魏家地村的一个普通农户,以前就有4亩多土地是撂荒的,自从去年蓄水池建成投入使用,家里多了4亩良田,也就多了一份经济收入。

“你看这玉米,长得那叫旺盛啊,连片两百多亩地,绿茵茵一片,看着我们心里都踏实的很。这些地荒了很多年了,没水浇,村上没办法,农民更没办法,就一直眼睁睁看着长草,去年村上有钱了,出钱修了这座水池子,我这四亩地就收入了近五千元,那可是家里的一笔大收入啊”,张润花望着眼前涨势喜人的玉米地,高兴地合不拢嘴。

这是平川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约9万元,为老百姓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方便了很多,以前村上没有一分钱,村干部自己垫付钱为村里办事的不计其数,现在越来越好了”,魏家地村专职村书记刘小婷告诉记者。

近年来,平川区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村企结对、整合项目”等方式,非公企业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依托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兴建农业产业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止目前,已有12个村与帮扶企业开展土地开发出租、种养殖合作、荒山承包等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支持引领实体经济。建立完善乡镇党委牵头抓总,村级组织为主体,职能部门配合,企业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联动发展机制,在人才、设备、技术、培训等服务方面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积极支持。在各乡镇成立了农村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乡镇金融服务站及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农村金融产品,延伸到村到户金融服务,较好的解决了发展集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全区61个行政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实现全覆盖。鼓励村级组织以牵头组建或直接兴办等方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累计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培育壮大制种、番茄、大枣、菊粉、生猪、肉羊、奶牛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

“这几年,我们村的领导班子对着呢,生活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卜拉村六社的强有山聊到如今的生活,就是一个词语:乐呵。老人说,他今年74岁,入党四十多年了,他见证了这个村庄的发展,从曾经的毛坯房到今天的小洋楼,从曾经的煤油灯到今天的太阳能路灯,从面貌到老百姓的生活,都发生了太大的改变。

图为毛不拉村集体经济资金为小区安装的路灯

强有山老人说:“现在村里有个大小事老百姓再不掏钱,浇地的水渠都修好了,也是村上的钱,村上还有打捆机、旋根机一些农用设备,现在村民方便的很,一个电话就搞定了......”

老人所说的村上的钱,就是毛卜拉村的村集体经济。

“我们的村集体经济2016年发展壮大,2017年买了一个玉米秸秆打捆机,今年又买了三台农用机械,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0万左右,今年预计可增加40多万”,毛卜拉村书记周宝平算起了村里的经济收入,他说,就3台农用设备为集体经济创收也是很大一部分,还有公司、合作社、用水协会的收入。

毛卜拉村的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模式,就是平川区创办集体服务型经济组织的模式,机械出租给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农户不再每家每户购置相同类型的农业机械,节约了农户资金,集约利用集体资源,同时收取租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充分开发了新资源,又促进了企业发展、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资源开发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也是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该区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通过流转方式集中起来,通过统一出租、经营或入股其他企业或合作社的方式,参与分红,获得收益,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村级班子对村域内的荒山、矿产、陶土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截至目前,全区村级组织共发展枸杞、番茄、马铃薯、菊芋、中药材、马铃薯、玉米等特色种植业23500亩,通过“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村企共营”模式,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路上,平川区统筹规划、全面施策。盘活集体资产,针对宝积镇墩墩滩村、周家地等村通过“三变”方式对村集体所有的关闭企业、闲置房屋和校舍、机械设备以及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场(土)地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参股、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利用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利用集体资源,种田乡、复兴乡等各行政村通过对无偿占用、低价发包的村集体耕地、水面、林场、未利用土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核查,通过自主经营或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四荒四边”空闲地,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结合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庄整治和河道疏浚等,开发利用集体水土资源。

白银市平川区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加强服务指导,增加集体收入。也可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农业项目,统一对外发包,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共和镇毛卜拉村、老庄村等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利用旧村改造腾出的土地,通过士地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水泉镇、宝积镇、王家山镇等乡镇各行政村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改造等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兴办一批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生产、加工和经营服务设施,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效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兴办经济实体,该区以村“两委”领办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导向,鼓励村集体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党群创业互助会资金,运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创造和把握机遇,发展农业企业,兴办种植、养殖、加工增收型等各类经济实体,通过经营收益、入股分红等途径,增加集体收入。开展服务创收,鼓励村集体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资销售点和产业服务公司等合作组织,为村民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科技指导、商标使用、信息提供、电商销售等服务;鼓励村集体兴办运输队、装卸队、农机服务公司、劳动力服务公司、物业公司等配套服务业,为企业、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性服务;鼓励村集体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等,开展家政、环卫、养老、商贸、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代理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该区鼓励村集体通过集体预留地、闲置村集体设施招商引资,增加集体收入。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村集体可通过为企业提供招工等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依托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特色景点景区,吸引区内外游客,通过特色农产品销售,发展餐饮、住宿、停车场、文化体育、休闲观光等服务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积极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保护和开发红色历史文化、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发展特色旅游发展村集体经济;平川区结合“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积极探索“乡村特色产品+电商”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依托电商平台,整合特色产品,构建网上农贸市场,推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实现经营主体盈利。

如今,平川区村集体经济犹如“一池活水”流入群众心田。截止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24.1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平川区在带领农户脱贫增收的同时,正实现着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壮大。(金树栋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