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听力健康是我们与彼此、与社会、与世界连接的桥梁。听力减退可使患者焦虑、敏感、抑郁、交流困难,影响生活、工作与社交。今天,我们请耳鼻喉科谯凤英主任来谈谈听力问题吧!

一、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听力问题?

如果您在生活中有以下行为,可能有听力减退:

1、经常要求别人重复他所说的话;

2、调高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

3、在嘈杂的地方很难跟上别人的谈话;

4、听不清电话里的谈话;

5、耳朵里嗡嗡作响(耳鸣);

6、听声响有困难,例如门铃、闹钟或电话铃声;

7、别人说您讲话声音太大。

二、怀疑自己耳聋怎么办?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请尽早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及病情轻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常见检查包括:

1、外耳道检查:判断是否有耵聍栓塞、外耳道炎、外耳道异物等;

2、纯音听阈检查:判断听力减退的程度、类型等;

3、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

4、耳声发射检查:评估内耳毛细胞功能;

5、听性脑干反应:判断听阈情况及病变部位。 

三、常见耳聋的原因有哪些?

耳聋按病变的性质可以分为功能性聋和器质性聋。功能性聋又称伪聋,器质性聋按病变的发生部位可分为:

1、传导性聋:常见于外耳道堵塞(炎症、异物、肿瘤等)、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肿瘤等。

2、感音神经性聋:包括感音性聋和蜗后性聋。以感音性聋居多,如特发性突聋、噪声性损伤、遗传性聋等;蜗后性聋的病因有颅内肿瘤、炎症、听神经病等。

3、混合性聋:以上两种耳聋同时存在,如感音神经性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

四、得了耳聋怎么办?

得了耳聋不要紧张,请交给专业的医生诊治,放松心态,积极治疗。今天请谯主任给大家介绍两种临床常见听力疾病的治疗方法吧!

1.感音性聋

医院耳鼻喉科经30余年临床研究发现,感音性聋发病与“瘀阻耳窍”密切相关,以“活血通窍”为主要治则,创立“复聪消鸣单元疗法”治疗本病,包括:

(1)“四藤汤龙牡汤”辨证加减

以鸡血藤、络石藤、首乌藤、钩藤、龙骨、牡蛎为基础方活血通窍,重镇安神,根据全身症状辅以清肝泻火、理气化痰、补肾填精,健脾益气、镇静安神等。

(2)“小醒脑”针刺法

以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合谷为主穴,随证加减,疏经通络,聪耳开窍。

(3)耳穴贴压

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外耳、内耳、神门、肾等耳穴,调节肝肾,疏通经络,安神定志。

(4)声信息治疗

以量化的声音直接刺激和调节听觉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听觉系统的异常兴奋或抑制状态。

(5)推拿按摩

通过按摩耳周、头部、肩部、腰背部的经络穴位,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镇静安神、调和阴阳。

(6)穴位敷贴

将自制膏药耳1号或耳2号贴于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引热下行(或健脾益肾)、活血通络。

(7)拔罐贴穴

在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位拔罐后贴敷膏药,补肾健脾,活血通络。

(8)直流电离子药物导入

通过离子导入机将化瘀通脉药物电离导入劳宫、翳风穴,安神定志,开窍通络。

(9)穴位注射

以维生素B12、利多卡因等药物注射耳周穴位,扩张血管,改善耳周血液灌注。

(10)情志疗法

包括语言开导、转移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用药、饮食、作息等。

2.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影响听力的另一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耳堵闷、听力减退、耳鸣、耳疼等。虽然有耳聋症状,治疗却与感音性聋截然不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治疗本病以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局部理疗与全身调节相结合,治病求本,临床取得良好疗效。主要包括:

(1)中药汤剂

自拟的“宣肺通窍方”随症加减治疗本病,从肺治耳,宣肺气以开郁闭之耳窍,同时健脾利湿、引水下行,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2)咽鼓管通气治疗

用导管由鼻腔进入咽鼓管咽口,通过二联球打气,改善咽鼓管堵塞、促进中耳积液排出。

(3)鼻腔用药

本病的发生与鼻腔堵塞、咽鼓管通气不良有关,改善鼻腔通气,有助于耳窍积液排出。

(4)局部理疗

采用鼻腔超声雾化、鼻部及耳部氦氖激光治疗,促进鼻腔及耳部炎症消退。

(5)鼓膜穿刺

用穿刺针通过鼓膜刺入鼓室,抽出中耳积液。

(6)鼓膜置管

对于病程超过3个月者可考虑鼓膜置管,保持鼓室与大气压力平衡,引流中耳积液,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

耳聋病因复杂,不同病因疗法各异,因此,如果出现听力问题,请尽早就医,由专科医生为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保护听力,享受美好生活!

(本文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稿)


专家简介

谯凤英,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耳鼻喉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天津市第一批、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主治: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辨证施治,针药结合,内外兼治治疗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如耳聋耳鸣、眩晕、分泌性中耳炎、小儿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梅核气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