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晓锋,是合阳县抽黄管理处的一名干部, 2016年3月选派到路井镇东吴社区驻村工作,于2017年11月担任东吴社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以来,我同社区一班人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指导社区经济发展,全力帮扶贫困群众,助力东吴社区人民增收致富。

沉下身子 扎根基层

驻村帮扶第一天来到东吴社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坑坑洼洼的巷道,泥泞的生产路,村里群众也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来干啥的。回到村部我就想,这个样子可不行呀,群众都不知道咱是什么人、是来干啥的,咱如何能顺利的开展工作,如何能带领社区村民发展致富?经过一晚上的深思,第二天我就带领队员挨门齐户的入户走访,了解民情,先介绍我们驻村工作队的情况和驻村帮扶的目的,我说我们是政府派驻下来带领大家致富的。本想着我这么一说,群众就会乐呵的欢迎我们驻村工作队。没成想大部分的村民都是同样的话“你们都是来走过场做样子的,呆不了几天你们就走了,我村上的生产路和巷道多少年了还是老样子”。群众表现出来的冷漠让我措手不及,我就想要得到群众的认可,首先要了解群众的意愿和心声,要了解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经过走家串户、访贫问苦、耐心的与群众聊家常,了解到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村东的生产路和巷道需要硬化,二是社区8200亩耕地有一大半是旱塬,十年九不收,严重影响村民的收入和耕种的积极性。走访完群众后,我就联系两委主要干部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大会,在会上我就调查走访发现问题逐一罗列,大家也都认为这个是当务之急,在会上我就表态,赶秋收前先解决好村东的生产路硬化工程,要让群众对我们驻村工作队另眼相看,我们不是来走过场做样子的,我们是来诚心实意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东吴社区不脱贫我们工作队绝不撤兵。

随后我联系包联单位领导,汇报了村级急需解决的问题,县抽黄管理处领导表示大力支持,先后投入8万元对社区的生产路进行了硬化,并新修了500米灌溉渠道。在包联单位的协调下和交通局的支持下,巷道也进行了重铺并加宽。

办好了承诺的第一件事,也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后边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流转土地 建立产业柿子园

路修了,但面对社区一大半的旱塬,村民收入跟不上,往年都是种子种到地里,就等老天爷下雨,收成根本没有保障,有很多人干脆让地荒着。老一辈人就讲土地就是农民生活的根本,现在土地闲置,农民没有收入,面对此种情况,我心里着急,该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走在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地情,上千亩的旱地连片,忽然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这么大一片土地能不能流转出去,发展一种连片的什么产业。既能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又让农民增加收入,于是我召集社区主要干部、务农能手进行座谈,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大家都说这个想法没有问题,但是这么多地、牵扯到这么多农户,谁能让大家统一经营一种产业?谁能让大家都把土地放心的交到一个人手里?谁又能给这么多土地找到“娘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顿时给我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心凉了半截,这时社区主任说:“我认识一个人,以前说过几次,但是人家投资意愿不强”。我说:“事在人为,行不行咱们再去一次”。当天下午,我和社区主任就驱车前往韩城,见到祥泰果业吕经理后,我表明本次来意,希望吕经理来我社区投资发展产业,经过详谈得知吕经理并不是不愿意投资,而是因为土地牵扯农户较多,不能统一流转,我想发展的是连片的柿子产业,只要你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愿意去投资。我当场表态,给我十天时间,我保证所有土地连片,1000亩地全部流转给你。

当晚,我们连夜返回村里,逐户动员群众对旱塬土地进行流转,大部分群众都同意,反正一年到头旱塬上边收入也没有保障,还不如流转出去。但是有少数几户村民并不看好土地流转,认为租金没有保障,万一承包的人赔钱了跑路了,不给我们租金咋办?你们该忙啥忙去,说着就把我推出门外。吃了闭门羹,我并没有死心,我就不信,一次两次说不通,十次八次他们还能把我往外赶,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我不断的入户,不断的讲解动员,一个礼拜就说通了所有农户。

金窝搭起来了,金凤凰飞来了,吕经理也兑现承诺,一期投资50万元对流转土地进行平整,并一次性付给农户三年的土地流转金,并签订承包合同、务工和分红协议,合同规定园区务工要优先雇佣我社区人员。经过四年来的发展,现在东吴社区祥泰千亩柿子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带动贫困户52户,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扶真贫 真扶贫

驻村扶贫,就得扶真贫,给予真正的贫困人员帮助,尤其是特困人员。2016年3月,我第一次入户走访,走进了特困户王淑银家,一进门,眼前的景象顿时让我傻了眼,院子里杂草丛生,三间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已有明显的裂缝,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我在心里嘀咕着“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了”?“家里有人没”我站在院子里连着喊了几声,“谁呀”?从房子里慢腾腾地走出来一个中年妇女,蓬头垢面,身上的衣服极不合体,“你们找谁啊”?“我们是驻村扶贫工作队,我们来了解一下你家的情况。你家有几口人?”“我…我…,我娃学校去了,就我在家,你们干啥呢”?看着眼前这个神情恍惚,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人,我想,问她肯定问不出个所以然,只能找左邻右舍了解情况。我来到他家对门赵奇大哥家里,说明来意,赵奇大哥告诉我,王淑银的丈夫在她儿子出生时出车祸去世了,她因此受打击,儿子现在上高中,两个人仅靠低保维持生活。回到王淑银家,我和队员就开始为其打扫卫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院子终于焕然一新,紧接着量了玻璃尺寸,驱车去镇上裁玻璃,直到把玻璃装好天已黑了。回到村部,我马上打电话联系单位的女同志,让她们把不穿的衣服都捐出来,第二天就给王淑银送去了。随后与县、镇城建部门进行协调,尽快为她实施危房改造,但政府补助只有25800元,远远不够盖房用的,我说必须改造,不够的钱我来想办法,我联系单位筹资一万元,又组织包联干部进行捐款筹资5000元,终于在6月份完成了该户的危房改造,为其建成60平方的新型住宅房,并配备了厨房,卫生厕所等设施。2018年底,王淑银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学费又成了难事,她来到村部找我解决,我在咨询相关部门后,给她联系到助学贷款,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现在王淑银来村部就像回家一样,需要啥也都是找我来解决。东吴社区像这样的特困户还有好几家,我都相应的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四年来,都为他们解决了危房和低保问题,我在工作闲余之际都会逐户进行多次走访,随时关注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我虽然不能给予他们太好的生活,但我能保证他们不受冻,不挨饿,能住上安全温暖的房子。作为一个一线扶贫者,我会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

加强队伍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东吴社区是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14个村民小组,党员85人,干部人数较多,人多矛盾就多,三个自然村都想着多给自己争取点利益,尤其是项目分配问题上,经常是会议开到一半就吵起来了,最终很多项目都确定不下来,无法实施。村干部不团结,就无法很好的开展工作,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我多次走访于党员干部中间,讲政策,讲利害关系。与其什么都干不成,不如合理统筹安排,这样大家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政策,近几年党的扶贫政策和美丽乡村提升政策很给力,我相信只要安排合理了咱们三个村的人居环境都能够得到改善。我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党章、领会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掌握省、市、县、乡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带动党员积极谏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致富思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2018年底东吴社区如期退出贫困村,贫困户享受产业扶持政策113户,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224户,享受健康扶持183人;提供就业岗位6个,享受危房改造32户,享受教育支持40人;有生态护林员1人,享受低保20户45人,五保供养8人,易地搬迁7户。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强社区各项设施建设和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联系帮扶单位共栽植灌木万余株,墙面美化3000平方。争取扶贫办项目,对社区8条生产路和巷道进行硬化。对全社区灌溉渠道进行新修和修复8600米。建成太兴村下水排水管网工程,修建湿地景观池一座,娱乐休闲广场3座,对全社区巷道、村级公共区域进行绿化10000平米。完成社区“Wifi”全覆盖,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好了,村民的心态也跟着好起来了。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而来,大年初一,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我就返回社区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社区干部召开了紧急会议,迅速成立工作机构、明确人员分工,制定村级防疫制度,详细安排了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

为了尽快让群众知晓利害、能够自觉防范,我迅速安排“大喇叭”宣传车、印制并发放了宣传彩页、防疫手册,粘贴宣传通告,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科普知识,最大程度凝聚干群合力、共同抗疫。疫情防控期,对6家有红白喜事的群众进行耐心劝导。面对社区群众量大、执勤人员多,防疫物资严重紧缺的情况。我一方面通过药店上门购置、同事和社会朋友等多方争取支援,自费为社区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防护物品。另外我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党员干部和好心群众捐款捐物,争取到捐赠现金5260元、口罩600个,筹集价值3万余元的各种物资,在十万火急的防疫关头,这些珍贵物资发挥了极大作用。

回顾这几年来的驻村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县上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我将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抽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带领东吴社区村民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