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倪喜军、李强研究团队根据在宁夏东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采集的豫鼠化石,确定了一个豫鼠新种“粗壮豫鼠”。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杂志》。

据介绍,豫鼠属是一类具有豪猪型头骨、松鼠型下颌的啮齿动物,属于啮齿目梳趾鼠超科。现生的梳趾鼠类物种多样性较低,仅有4属5种,且地理分布上局限于北非和东非;梳趾鼠类化石种类的多样性则较高,目前已知的至少有37属,在约5600万年至530万年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目前已知豫鼠属分布于北方和西南地区的12个地点,共有9个种和少量未定种,时代集中出现在距今约4800万年至3800万年的中始新世。

论文的第一作者巩皓介绍,此次发现的豫鼠新种,是已知所有豫鼠种类中个体最大、齿冠最高、齿尖齿脊最粗壮的,每个颊齿的长度达到半厘米。个头在啮齿动物中属于较大体型。因此新种被命名为“粗壮豫鼠”。豫鼠牙齿特征的进步性表明,其生活的时代要比中始新世稍晚一些,在距今约3800万年至3400万年前的晚始新世。

此外,研究团队还估算了豫鼠的体重。根据经验公式计算,豫鼠的体重可能在485克至880克之间。“‘粗壮豫鼠’的体重差不多是普通龙猫的两倍,是大鼠的两到三倍。”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倪喜军说,通过将“粗壮豫鼠”新种与其他已知的豫鼠种类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从中始新世早期到晚始新世时期,豫鼠属呈现出颊齿逐渐增大、齿冠高度增加、体重增长的演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