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第一次《理想答案仅供参考》策划会已经过去整一年了。选题灵感的来源于都还算年轻的微9栏目和作为制作团队的我们自己。同样作为新鲜血液,那不如就从我们的同龄人——那些闪闪发光的青年们开始。

我们想要选取寻找活跃在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向观众传达“人生各自精彩,没有标准答案”的概念,打破传统世俗意义上对于人生成功的定义,人生本来就是独特唯一、丰富多样的。6集人物选下来,再回过头去看我们定义的青年,其实不是聚焦于年纪本身,而在于他们对理想纯粹的炙热的追求。

制作之初,单集5分钟的短纪录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顺利。第一集片子,打磨了超过2个月。同样是拍摄人物怎么做出差异化,传递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在短短5分钟里把他们的故事精准传达且让观众达到共鸣?这些都是每天困扰我们的问题。

经过建立、推翻再重新建立的漫长过程,和节目制片人周俊老师和总导演唐慧开了多次策划会;最终把他们多年的节目制作的全局思维我们对当下年轻人喜好的判断结合在一起。打磨出最终《理想答案仅供参考》系列短片现在所呈现的内容。

作为导演从策划阶段到拍摄执行,能够从深入了解到精准表达出这些理想青年的故事对我们而言是收获巨大的。这种获得感一方面来源于人物本身的能量。他们的理想答案也在影响着我们对于理想的认知。机甲少年黄谦刷新了我们对于大学四年改如何度过的理解;手工耿告诉了我们所谓“有用和无用”都只是暂时的;舞者胡菁告诉我们无论几岁都可以有追求理想的勇气和自由……

另一方面从微纪录片的制作上来说我们的团队也逐步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微纪录片讲述故事内核是纪实的,视听方面的表现手法却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在从脚本创意到摄影灯光到后期制作,每一集我们都在做新的尝试。希望影像本身的风格能够和当集人物故事去匹配,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内容表达。为了一个理想镜头可以布光一小时、拍摄几个小时。

纪录片的制作过程是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记得到沈阳拍摄东北大学的那几天刚好赶上沈阳温度骤降到零下二十度,大家的动作都被冻得有点迟缓,拍摄日是从早上6点开始到第二天凌晨2点才收工。当然也有有趣的部分,跟随着我们拍摄人物去发现“新大陆”。去火山群跟拍叶梓颐的过程我们也开始有意识地停下来去仰望星空;拍摄新媒体艺术家刘佳玉之后我们也对新媒体艺术有了全新的认知……

最后,要感谢这一年多来,所有为“理想”付出和努力过的大家。《理想答案仅供参考》每一集都在讲述一个关于理想的故事,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看到他们的理想,然后找到自己的答案。

拍摄东北大学黄谦

为了一个镜头打光一小时

被冻到不想说话的导演

拍摄刘佳玉(长城脚下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