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历史发展2000多年以来,中国曾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在西医尚未引入之时,古代中医国手就采用了中医药的方法进行疫病防控,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使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在和疫病的斗争中,中医先辈弘扬和传承了中医药文化的丰富经验,彰显了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上的大有作为。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中国历史上几乎从未出现过类似欧洲黑死病那样惨绝人寰的悲剧。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于慧文处长表示:很多人都认为,“中医”仅仅代表着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含义,其实并不尽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中和”的意思。“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概念,暗示一种“博大包容的精神”以及“和而不同的多彩和谐状态”。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理解什么叫中医,认为中医不应该用现代的医疗器械。中医发展到了现在,依然在坚持着自己的哲学,坚守着中医传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是中医药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能给自己设限制,我们一直在强调中西结合。在引进现代的技术和医疗设备同时,强调中医思维,按照中医既定的理念来指导临床,在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哲学思想引领下,用中医辩证论治的观点去看待疾病。秉持中西医结合,既要不断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思想和宝贵经验,又要时刻咬住现代医学和新科技发展不放松,充分发挥它们各自领域的优势和所长,传承守正,变化求新,更加有效的做好治疗工作。用电影《神鞭》结尾的一句话“一变还是绝活”。在谈到张伯礼院士以国家级中医专家身份受召出征,苦战武汉82天的感人事迹时,于慧文对老专家为国家奋然出征,为传承中医药在防疫工作的宝贵经验时的那份义无反顾感到十分动容,张伯礼院士等中医人在疫情关键时期,为取得疫情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同时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校长,张伯礼院士把天津中医药防控心得与武汉的抗疫情况和宝贵经验做了深入比较并实时相互分享,为天津中医药事业和自己的家乡传播出天津声音、注入了天津力量、展现出天津精神,也为湖北武汉主战场贡献了天津智慧。

在张伯礼院士的指导下,截至“休舱”,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与此同时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以张伯礼院士为首的市级中医专家组,并结合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等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治,先后制定了两版中医药防治方案,内容涵盖居民生活中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

于慧文表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虽然国内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在中医调理、养护正气的同时决不可掉以轻心。《瘟疫论》显示: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要求我们必须加科学防护,时刻保持警醒。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天津中医药干预突发疫病的长效机制,及时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发挥中医药特色,做好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截至目前,海外疫情累计确诊已经达到两百多万,这是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全球卫生健康的考验,也是中医药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一个重大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