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宁县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整体工作水平的基础工程来抓,着力解决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提标准,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明显加强。

一、建强基本队伍,打造过硬骨干力量。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实施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农村经验丰富的农村党员担任“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有效解决了带头人队伍年龄整体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偏软等问题。着力提升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工作能力,采取严格选聘、集中培训、专人帮带、定期评估等方式,加强对全县60名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管理,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注重将年轻科级后备干部、优秀科级干部选派到村任职,靠实第一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职责,为村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带动了整个班子建设。截至目前,全县284个村,实现“一肩挑”达到283个,占99.65%,从省市县机关单位选派第一书记130名,其中科级后备干部36名,科级干部78名,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集聚了人才支撑。

二、落实基本活动,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把落实党内组织生活作为提升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途径,严格频次、创新载体、提升质量,推动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一是严格活动频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以乡镇为主体督促村级党组织严格按照规定频次开展活动,从频次上保证组织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化,使全体党员受到经常性的组织生活锻炼。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把开展组织生活与提升班子凝聚力、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推动中心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集中教育、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方式,丰富了组织生活,寓工作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推动工作开展,增强了活动实效。三是提升活动质量。把政治学习和教育作为组织生活的首要任务,每次组织生活上首先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同时,突出党性锻炼,每年组织全体党员到会师园、大墩梁、慢牛坡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教育,防止组织生活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

三、保证基本阵地,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把基本阵地建设作为开展党内生活、服务党员群众基础工程,坚持“软硬”结合,“虚实”并重。在实体阵地的建设上,主要是按照“一徽一旗一牌一标识一中心”的标准,即为每个村级阵地标配党徽、国旗、村两委匾牌、“为人民服务”标识和“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村级阵地建设的标识感。2018年以来,全县共筹资1511.5万元,新建村级阵地59个,维修村级阵地15个,极大的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有效提升了村级阵地的服务功能。在虚拟阵地的建设上,保证甘肃党建APP的安装率和使用率。为了提高安装率和使用率,组织开展年轻党员帮带老党员,在家党员结对流动党员活动,每1名年轻党员帮带1名老党员,每1名在家年轻党员结对联系1名流动党员,帮助指导安装和使用,切实提高了虚拟阵地的使用率。截至目前,甘肃党建的安装率和使用率分别达到99.86%和100%,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统一,线上线下相促进。

四、完善基本制度,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把基本制度作为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和乡村治理能力的保证障,修订完善了《村民事务代办制度》《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会宁县村级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等日常管理服务制度,明确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和工作职责,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机制。组织制定了“村规民约”,结合村情实际,将每个村的优良民俗、集体人格、家风家规梳理总结,形成了村民公认的,具有一村一特色的“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自治自理,“约”出了农村新风貌。出台印发了《会宁县村级小微权力制度清单》,明确了村级11项权力的31项具体办事流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三议五会”工作法,规范村级议决事程序,主动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监督,实现了村级权力公开透明,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五、提高基本保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完善村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机制,使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建立村组干部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逐年增长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和定期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等政策,使他们退后生活有保障。2020年,村组干部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分别达到3万元/年、0.9万元/年和5万元/年。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畅通党群创业互助会、集体土地管理使用、集体资产管理使用、组织服务、两园建设增收“五种”渠道,全县党群创业互助基金达到9835.37万元,村均达到34.63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82.75万元,村均达到3万元以上,实现了有钱办事,村级党组织组织群众、动员群众能力全面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