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病毒性肝炎,闻者“色变”。一方面,病毒性肝炎往往意味着具有”传染性”,而“传染性”意味着疾病有可能给周围的亲人朋友带来风险,也可能会让自己受到歧视。因此,“传染性”往往比疾病的严重程度更让人恐惧。另一方面,病毒性肝炎有慢性化的可能,与终末期肝病,如肝硬化、肝癌有一定关系。那么,病毒性肝炎真的这么可怕吗?

关于“传染性”,要了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怎样预防甲肝和戊肝?

要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切断了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另外,接种疫苗可通过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目前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怎样预防乙肝?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避免了乙肝“代代相传”。

丙肝与乙肝有相似的传播途径。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以下行为也可有效预防丙肝: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怎样治疗?

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有肝衰竭危险,应予以重视。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丙肝也容易转为慢性,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随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丙肝治愈性药物的问世,使得消灭丙肝成为可及目标。

总之,病毒性肝炎可防可治,不可怕!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一科 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