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我国属于原发性肝癌高发区,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肝癌发现困难,而中晚期肝癌的生存率又极低,治疗效果极差,所以肝癌又被称为“癌中之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硬化患者每年有1%-6%会发生肝癌,五年累计发生率15%-20%。老百姓们对肝癌可以说是“谈癌色变”,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肝癌的“魔爪”呢?

谁会成为肝癌高危人群?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怎样才能远离肝癌高危因素?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以母婴传播为主,而且肝癌患者中绝大多数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所以积极阻断母婴传播,保护下一代免受乙肝病毒的困扰是让百姓远离肝癌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即使暂时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也需要定期复查,因为仍然有发生肝癌的风险;而对于有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应该积极抗病毒药物治疗,只有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必须定期进行复查。

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此类人群一经确诊就应积极抗病毒治疗。目前已有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具有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小、疗程短、临床治愈率高等优点。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丙肝病毒临床治愈,仍然需要定期复查,因为肝纤维化及肝癌风险仍会存在。

3.酒精:酒精的摄入量与肝癌发病呈明显的剂量关系。不难理解,长期摄入大量酒精,会导致肝癌的发生率大大增长,所以“戒酒”至关重要。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成为临床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演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此类患者的特征包括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因此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超重或肥胖者需减轻体质量,监测和良好的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均有利于远离肝癌。

5.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膳食中黄曲霉毒素也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黄曲霉毒素常常存在于发霉变质的花生、玉米、小麦,变质的大米、发苦的坚果以及油类等食物中,这些都是我们百姓日常生活很容易接触到的,所以一定高度警惕,把好“病从口入”关。

如何做到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治,摆脱肝癌的肆虐?

“筛查”是肝癌高危人群必不可少的,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通过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如果筛查出可疑病灶还需进行腹部增强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小肝癌。只有早期发现,才可以获得根治性治疗方案的机会,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建议3-6个月要定期检查一次。

总而言之,肝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到了中晚期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发热、肝大、黄疸等,但同时也错过了治疗的良机。广大肝病患者一定配合医生做到“知、离、筛”,降低肝癌风险。所谓“知”,即知晓肝癌的高危因素;“离”,即远离肝癌高危因素;“筛”,即定期进行早期肝癌筛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治,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保障肝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二科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