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临床上通常将局限于眉弓、耳轮上缘以及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根据头痛分类的国际标准(ICHD-III)将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原发性头痛是指目前病因尚不清楚的一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型头痛及其它的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一般只是某种疾病的一种症状。

偏头痛:

临床上,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起病时间多见于儿童和青春期,于中青年期达到发病高峰,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比例大约为1∶2~3,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5~10%。

偏头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大约60%患者具有明显家族病史,其直系亲属患偏头痛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群的3~6倍。

(2)代谢和内分泌因素:偏头痛患者多见于女性,且多在青春期起病,具有月经期易发作特点,多于妊娠期或绝经后头痛会明显减少或停止。这些特点均提示代谢和内分泌因素可能参与偏头痛的发病过程。另外,5-羟色胺、P物质、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花生四烯酸等代谢异常也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生过程。

(3)精神和环境因素:如过劳、紧张、情绪激动、睡眠过多或过少、噪音、强光等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4)饮食因素:某些富含络氨酸的饮食可能诱发偏头痛发作。有些药物也可能诱发偏头痛的发作,比如口服硝酸甘油和避孕药等。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以下学说:

(1)神经学说:该学说一般认为在偏头痛发作时神经功能出现变化是主要的,而血流量的改变则是继发的。

(2)血管学说:这是最传统的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学说,该学说认为偏头痛本身属于原发性血管疾病,有研究证实颅内血管收缩会导致偏头痛先兆症状,随后颅内及颅外的血管会扩张,血管周围的组织会产生血管活性多肽并导致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搏动性头痛。 

(3)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该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的解剖学基础来源于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三叉神经节的损害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生理解剖基础,当三叉神经节及其纤维受损害性刺激后,会产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以及其他神经肽释放增加,当这些活性物质作用于邻近脑血管壁时,就会引起血管扩张并出现搏动性头痛。这些物质同时还会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渗出增多,从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并刺激痛觉传入中枢,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偏头痛反复发作。

 

专家简介:

史可梅,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中枢痛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疼痛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常委,天津医学会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康复联盟天津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疼痛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麻醉质控中心委员,天津市肿瘤质控中心委员,天津市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1988年7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从事临床麻醉12年,2000.07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专职从事疼痛诊疗18年,在天津市从事疼痛诊疗最早的人员之一,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痛及各种复杂难治性疼痛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尤其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在天津市处于领先地位,在2013年全国临床重点专科疼痛科申报中,获得天津市疼痛学科第一名。目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整体实力在天津市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