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肿瘤患者专业化、规范化的综合救治水平,积极探索适合中国肿瘤重症医学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国肿瘤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12月8日,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一届天津市肿瘤重症医学大会暨肿瘤重症医学临床新进展研讨会同期举行。

大会主席、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科主任王东浩介绍,本次大会以“肿瘤重症,同与不同”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大会发言、经验分享、病例汇报等对肿瘤重症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并专门设置护理分会场和临床热点题辩论会,为广大临床从业人员搭建了共同发展的平台。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死亡率为160.89/10万。天津市疾控中心数据则显示,2013—2017年间,天津市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每年新发病例数为28517例,死亡数为16693例。在居民全死因顺位中,恶性肿瘤也已超过脑血管疾病升至第二位。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恶性肿瘤已从过去的“不治之症”,变成了如今的“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高龄体弱的肿瘤患者也有机会尝试复杂根治手术、高剂量化疗方案和靶向药物,更多地处于根治或长期带瘤生存状态。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就成了现在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肿瘤重症医学的主要临床任务是为疑难危重症肿瘤患者在围治疗期提供安全保障,提升救治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王东浩主任强调,常规来讲,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科(ICU)的患者主要是需要严密监护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但相比于普通患者,肿瘤重症患者的救治往往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更需要重症医学的尽早参与治疗全过程。

首先,从疾病治疗特点而言,多数肿瘤重症患者往往会由于肿瘤侵袭、手术创伤、放化疗毒副作用等原因,带有长期存在或渐进发展的免疫缺陷和代谢异常,极易导致营养消耗、局部或全身感染、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严密监测或需要短期各种器官生命支持,因此更需要让重症医学参与到肿瘤治疗的方案制定和全程管理中,帮助患者平稳顺利地渡过治疗难关。

其次,从患者身体机能需要出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内科基础疾病的高龄肿瘤患者和带瘤生存患者也不断增多。这些患者由于体质虚弱或伴有其他疾病,自身身体条件难以维持常规的抗肿瘤治疗,也需要重症医学及时给予全方位支持。

“现代医疗对于非肿瘤患者的治疗终点是治愈,而对肿瘤患者则是更多地考虑延长带瘤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王东浩主任介绍,对于病情较轻的肿瘤患者,通过重症医学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治疗,能够预防或降低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可能性。而对于病情较重的肿瘤患者,经过重症医学的抢救治疗,有助于直接改善生活质量和抗肿瘤治疗机能,有质量地延长生存期。

今后,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也将继续瞄准重症医学的发展前沿,加大人才培训培养和学术交流共享,从肿瘤重症患者治疗的临床进展、新型治疗方式的应用及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肿瘤重症医学学科发展,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王东浩,天津市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主任医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病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天津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天津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天津市卫计委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青年委员、天津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常委、天津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委员、天津市卫计委院内感染质控中心委员、抗生素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等。

专业特长:从事ICU临床工作,基本功扎实,熟练掌握ICU内各项诊疗抢救技术:机械通气、无创/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临床判断处置,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患者重症感染的临床救治、临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镇痛/镇静治疗等。尤其近十余年来从事肿瘤重症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肿瘤重症医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独特见解,通过与各肿瘤临床学科密切协作,为肿瘤重症患者实施肿瘤重症监护治疗,为其保驾护航,平稳度过围治疗期,降低非瘤病死率,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起一支肿瘤重症医学的专业化医护团队,建立一整套符合肿瘤患者特点的重症患者评估、抢救、诊治、护理规范和制度,也使得医院整体治疗水平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