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得益于土地释放的生产潜力。然而,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和利用工作面临挑战,亟须加强耕地科技创新。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2月3日举行的“科技创新引领耕地保护与利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长期集约化经营下,我国耕地退化严重,主要表现为南方红黄壤酸化、北方土壤盐碱化、黑土地有机质下降以及耕层变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卫介绍,我国14.5%的耕地已严重酸化;耕地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东北黑土地退化严重。这些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粮食减产。此外,我国土壤耕层变浅也十分普遍,由此造成水肥利用率低、作物抗逆性差。全国耕地质量中低等级占2/3以上,障碍退化耕地占比高达40%。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耕地科技创新,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周卫说。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东北黑土地地力提升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典型红壤区农田酸化特征及防治关键技术构建与应用、主要粮食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据悉,“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加快建设国家耕地质量科学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平台,推动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系统业务运行,围绕东北黑土、南方红黄壤、北方旱地等“三块地”深入开展科技攻关,开展土壤培肥与地力提升重大科技攻关,为国家耕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