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民间有句俗话:“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自防风通圣散问世以来,人们已经习惯将“防风通圣丸/散”作为“防过敏”的药物服用。然用药有效有不效,这说明防风通圣是有其用药适应症的。

一、组方特点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大黄、白芍、麻黄、薄荷、连翘、芒硝各半两(各3g),滑石三两(18g),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6g),甘草二两,荆芥、白术、山栀各一分(1g)。

用法:上为末,每服两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现代用法:作水丸(防风通圣丸),每服6g,每日两次。或做汤剂,水煎服。

       二、何症可用防风通圣?

防风通圣出自金元四大家之首的刘完素所著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临床常用来治疗外有风邪、表里俱实证的各种皮肤病。中医的表里是相对概念代表辨证中病位的深浅,一般表是指在身体外部的皮毛、肌腠,里是指在身体内部的脏腑、血脉、骨髓。临床辨证时,外邪侵袭肌表、病位浅者,称为表证,一般多见于(但≠)外感病初起阶段,可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痒、咽痛、咳嗽、皮肤红斑、丘疹,舌淡红,苔薄等症状;病在脏腑、病位深者,称为里证,正如《景岳全书》所载:“里证者,病之在内、在脏也。凡病自内生则或因七情,或因劳倦,或因饮食所伤,或为酒色所困,”也正是由于病因各不相同而症状复杂多样,一般多见于(但≠)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疾病。

防风通圣所治之表里俱实证,是指表里同病,且无明显正虚之象。临床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痤疮瘾疹等皮肤病,可伴有恶寒、发热,目赤睛痛,口干口苦,涕唾黏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等症。方中有防风、荆芥、薄荷、麻黄等祛风走表药,使表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泄热通便,使湿热从二便而去;石膏、连翘、黄芩苦寒泻火解毒,可消疮疡肿毒,桔梗可宣肺部风热,共同清解肺胃之热;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甘草、生姜可健脾和胃,防止发汗、泻下等药损伤正气。如此,诸药各有专司,相反相成,使表里双解,故“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王旭高医书六种》)。

三、何症不可用?

本方虽有白术、白芍、当归等健脾养血扶正的药物,但是用量较小,且在大队发散和寒凉药物中,达不到补益作用,组方仍是以祛邪为主,因此正虚为主或脾胃功能较差者不宜服用。一般来说,突发性的红肿热痛(类似于西医的炎症),病程短,起病急骤,脉数有力的,多半来说都是实热证,用防风通圣丸是可以的;而那些红肿热痛不明显,常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脉细数的,多半是虚热证,防风通圣丸就不适用了。或常有胃痛、胃胀、口淡不渴、气短、大便稀薄、乏力、神疲倦怠、怕凉等情况的患者,可能存在气虚或阳虚的情况,误服或过服防风通圣丸,有加重病情的风险。

因此,防风通圣虽用途广泛且疗效确切,但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用药,仍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一方解千愁”。

(本文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稿)

 

魏然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长于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湿疹、扁平疣、银屑病、白癜风等常见皮肤病的诊疗,熟练激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