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国家社科办2021年重点资助的全国性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数字社会建设与社区服务创新交流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杭州市萧山区举办。本次交流会在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指导下,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萧山区人民政府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研究探索数字社会建设新模式新路径,交流研讨社区服务创新典型经验,提升社区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促进社区服务提质增能。

image.png

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武汉、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党政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代表,杭州市各区县参会代表等参会。与会人员通过实地观摩、互动交流、总结点评等方式,围绕“数字赋能: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这一主题,针对数字化如何赋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探讨。

image.png

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秉承向数字要效能的理念,全力打造“整体智治样板区”和“全域数字化示范区”。31日上午,与会人员赴萧山区瓜沥镇七彩未来社区参观,观看了萧山数字赋能案例展演。瓜沥镇“‘沥家园’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生活场景”等8个镇街和社区展演案例全面展现了萧山区数字赋能社区建设的特色亮点。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秘书长何立军在案例展演开始前做了简要致辞,复旦大学刘建军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张大维教授对展演案例进行了精彩点评。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杭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新宇作总结讲话。王新宇充分肯定了萧山区数字赋能社区建设的相关做法与已有成效,特别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专家的真知灼见,并要求杭州市所有区(县、市)要紧紧抓住2021浙江数字化改革元年的大机遇,结合实际打造出满足自身需求的数字赋能社区建设模式,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基层服务。

image.png

31日下午,数字社会建设与社区服务创新交流会开幕,会议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秘书长何立军主持。浙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江宇,萧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炜炜出席并致辞。

image.png

现场连线了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付长良。他在致辞中指出,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推动数字社会建设与社区服务创新,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数字社会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充分释放技术赋能、技术增能、技术提质的优势作用,推动数字化服务在社区的普惠应用,加快建设现代社区;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和拓宽各方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供给的组织化制度化渠道,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数字社会建设、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要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推动把数字社会建设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数字化新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image.png

江宇在致辞中指出,在数字化改革驱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浙江各级民政部门积极适应数字浙江发展的新趋势,全力推进城乡社区数字治理改革,不断提升数字赋能、数字支撑和数字保障能力,同时秉持“政府管用、社区有用、居民爱用”的理念,首次开展了智慧社区的试点,夯实了智慧社区基础,完善了治理服务平台,提升了智慧治理能力,提高了智慧服务水平,打造了智慧社区的智慧场景。希望各地通过探索实践,特别是现在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image.png

吴炜炜向与会代表们介绍了萧山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在数字城市建设上,萧山区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不断提升城市整体数字化,将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运用于智慧城市打造,打造出全省首个“数字生活示范区”;在数字社会建设上,围绕便民利民、智慧治理,创新打造了一大批像“宁聚蓝”、“沥家园”“心无忧”“智慧小脑”这些有特色、有亮点的智慧应用场景,让城市和乡村变得更安全、更智能、更美好、更有温度。

萧山区民政局局长董茶仙以《数字赋能,让社区生活更美好》为题作了经验介绍,全方位展示了数字社会建设的萧山实践和成果。清华大学孟天广教授、复旦大学刘建军教授进行了主题发言。深圳市盐田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中国电信集团、江苏悦华养老产业集团、雲禾(浙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沃民高新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会代表作了创新经验介绍,浙江大学王诗宗教授、徐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涛教授,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院长赵海然博士分别对交流发言作了点评。交流会现场反响热烈、干货满满。

据悉,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作为民政部主管、中宣部国家社科办重点联系的全国性、学术性社会团体,已经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社科办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建立数字社会建设与社区服务创新有关经验交流常态化机制,积极为中国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发展贡献力量。(供稿: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