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会主办,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第十四幼儿园承办的“传承、融合、发展——幼儿园民俗节日课程+”线上线下研讨推广会在十四幼和雅分园召开。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巴登尼玛、彭俊英教授,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会学前教育专委会刘先强理事长、周倩副理事长,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霞副研究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中心徐宇主任,成华区教育局叶树文副局长等领导、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沈明德院长、唐皓副院长等。教育部园长培训中心卓越园长培训班学员,以及来自省市内外园长、教师等100余人现场参与研讨。本次线上通过抖音、微博、川教观察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共计约有7000人次观看。

一、领导致辞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刘先强致辞

刘先强理事长对十四幼长期以来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浸润、发展与支持表示了肯定。他认为十四幼民俗节日课程具有极强的历史感、现代价值和时尚意义。

▌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沈明德致辞

沈明德院长强调幼儿园课程是提高教育质量、彰显办学品质的关键,我区充分挖掘整合天府文化资源,将天府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形成了以十四幼民俗节日课程为代表的一批区域主导性课题,扎实推进区域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学前教育优质倍增。

二、首届儿童民俗节“百氏可乐放水赏花”

四月芳菲,不负春光,放水赏花,“姓”福集结,成都市第十四幼儿园首届民俗节在一场盛大的放水仪式中徐徐拉开帷幕。每一个姓氏都代表着了不起的中国人,有我、有你、有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游玩探索发现吧!

三、专家讲座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巴登尼玛《文化与教育》

巴登教授讲解了人类的起源、文化的结构、文化符号、文化与教育,在专题报告中特别指出今天来到十四幼大开眼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看不见的文化,在游戏现场实实存在。也在这里看到了随处可见的文化符号,比如音乐的符号、舞蹈的符号、庆典的符号、服饰的符号等,不仅是文化符号本身,更体现了符号背后的价值,儿童在文化中,文化在儿童心中萌芽。更可贵的是今天看到的这些符号也是以人为本的符号,表现出尊重儿童的过程,尊重每个儿童的特点。

四、成果分享

1、两位教师用自己班本化课程实施案例向参会来宾讲述十四幼故事 

▌罗屹 《美呀美,赶花会》 

▌魏俨 《“云”上的中秋》

2、十四幼集团何世红园长《民俗节日课程+建设的14幼行动》 

何园长从“源于爱,20年的坚守和积淀”、“精于勤,成果的形成与培育”、“显于行,成长的印记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五、专家点评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所教研员王霞

王霞老师认为我园课题的选题很有价值,在顶层设计上思路清晰,实践落实到位,做好了成人文化向儿童文化的转化。成果丰厚,辐射影响范围广。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宇

徐宇主任的感受在于民俗节日课程+成果体现了深刻的育人思想,全面的育人目标及以幼儿为主体的儿童观,十四幼活动现场与案例分享都体现了“玩民俗、享文化、乐发展”课程理念,实现着“中国底色,多彩儿童”的办园理念。

▌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系主任彭俊英

彭老师表明感受到传统文化在14幼的流淌,传统文化儿童化的转化,14幼的行动体现在儿童的学习方式完全是幼儿化的,符合《指南》中的儿童学习方式,同时民俗节日活动中幼儿是自主参与、自主决定的,问题解决的决定者都是儿童。

民俗节日课程让民俗之美以其独有的样态滋养着每个孩子,我园在近20年的民俗节日课程+的实践探索中,将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文化育人课程中生动演绎,此次成果推进会的召开,更加坚定了我园践行“传统文化育人课程在幼儿园的实践探索,为培养出“中国味”的儿童而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