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他不是用钢枪杀敌,而是用榔头、钳子修路架桥;

他虽然未杀死一个敌人,但他以血肉之躯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中,“登高英雄”杨连第是唯一一名不在一线的烈士。

image.png

为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向纵深发展,推动学党史教育深入人心、落在实处,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精心策划、统筹安排,于4月12日上午组织青年干警来到陇海铁路杨连第桥,缅怀登高英雄,传承登高精神,将“清明祭英烈”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重温初心使命,筑牢使命担当。

铁路架在半山腰,火车飞驰冲云霄。

“8号桥入云端,上桥如上天,8号顶8号顶,摔下来成柿饼。”站在8号桥下,只见数个铁路桥墩耸立在两山之间,每隔几分钟便有火车从桥上呼啸而过。

其中一个标有“英雄登高处”的桥墩,仰头望去,光溜溜的桥墩上每隔几米就有一块突出三、五厘米的铁夹板。

70多年前,位于陇海路西段的8号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两次遭到破坏,为抢修铁路追击国民党残敌,刚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杨连第,机智创造单面云梯,徒手单杆攀登当时“中国第一高桥”桥墩进行抢修,成功登上45米高的桥墩。

登顶后,他仅以一块木板作掩护,在两米见方的墩顶上连续实施爆破一百多次铲平了墩面,清除桥墩混凝土26立方米,整平5座桥墩顶面,使大桥提前20多天通车,因此被授予“登高英雄”。

1950年10月,杨连第奔赴朝鲜战场,担负抢修铁路大桥的任务。1952年5月,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被追授为“一级战斗英雄”,其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为纪念杨连第,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八号桥为“杨连第桥”。

image.png

干警们来到杨连第烈士纪念馆,参观了事迹展厅,观看了《登高英雄杨连第》纪录片,聆听英雄的故事,领略英雄的风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画卷,让大家驻足沉思,并切身感受到战斗英雄披肝沥胆、忠贞不渝的炙热情怀。

随后,干警们来到杨连第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庄重肃立,瞻仰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位于杨连第大桥的西北侧,铭刻“杨连第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金色大字,碑面朝着铁路,以便过往旅客瞻仰。

春风献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image.png

干警代表缓步走到纪念碑前敬献花篮,花篮缎带上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绽放的鲜花吐露着对英雄的无限礼敬。

干警们行三鞠躬礼,手持鲜花一一上前献花致敬,寄托对烈士的崇高敬仰和无尽哀思。

image.png

随后,政治部副主任陈巍带领党员干警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铿锵的誓言响彻云霄,铮铮的誓言久久回荡。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战斗英雄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image.png

干警们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牢记初心使命,不忘红色历史,厚植信仰根基,学习继承杨连第不畏艰险的登高精神,结合开展的教育整顿工作,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过硬的作风踏上新征程。(图片及供稿: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沙沙、梅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