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津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对外贸易的表现格外亮眼:外贸进出口5453.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出口2255.9亿元,增长3.8%,进口3197.9亿元,下降0.4%。从骤降、企稳到整体回升,历经跌宕起伏,更显来之不易。

事实上,自今年6月份以来,天津市单月进出口值已经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并在8月实现年内累计增速首次“转正”。在进出口总值增长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前三季度,该市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116.6亿元,增长14.5%,占到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7.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7.3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巨大,全球贸易缩水,稳住外贸基本盘,拼的是韧性,考的是“内功”,新形势下亮出新“招法”,重重压力下的天津外贸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新市场:扩大贸易“朋友圈”

疫情阴影之下,外贸企业因其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特性而遭遇艰难处境,尤其是中小企业“受伤”最深。为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天津市及时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复工复产、提供用工保障、加强物流运输、积极开拓市场、强化信保支持……穿越疫情阻隔,一项项惠企措施被送到企业身边。

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前三季度,除了外贸传统主力军──外资企业之外,天津市民营企业也表现突出,共完成进出口2035.6亿元,增长5.1%,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占比达37.3%,比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活力逐步激发,标志着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加强。”天津海关统计分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贸易结构优化的体现之一。

与此同时,对外贸易“朋友圈”越做越大,新兴市场的开拓带来新的增长点。前三季度,天津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增势良好,其中,欧盟为该市第一大贸易伙伴,前三季度进出口1032.1亿元,占比18.9%;东盟位居第二位,增长4.8%。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9%,占比25.2%,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为帮助外贸企业进一步打开销路,天津市还组织了多场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活动,提供拓展国内市场的机会与平台。

新速度:通关模式更便利

稳外贸,需要跑出新速度。日前,宜家物流分拨(天津)有限公司自罗马尼亚进口的一批折叠椅等家具抵达天津港,在此之前,天津海关所属新港海关关员已对该批货物进行了审核和放行处理,电子放行信息对碰成功后,船上的集装箱被迅速装卸到岸边的货车中,直接运往企业仓库,从船舶抵港到货物入仓,只用了8个小时。公司关务经理张治说:“有了船边直提,进口货物的提离时间大幅压缩,结合之前两步申报等优惠政策,我们的进口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了。”

“这是我们天津海关通关优惠政策集中体现的一个‘样板间’。”新港海关综合业务二处副处长竺建伟介绍,海关的“通关+”模式,把各项优惠政策与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量身打造通关便捷方案,目前,宜家公司应用了两步申报、汇总征税、区块链验证和“船边直提”等六大优惠政策,货物能够第一时间提离码头进入仓库,降低物流成本。

今年以来,天津口岸继续推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等创新监管模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9月,天津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1.22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11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得到压缩。

新动能:转型升级亮点频现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而值得欣喜的是,在天津,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也在逐步集聚、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跨境电商逆势而上,成绩亮眼,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这一新业态已经成为稳外贸的“助推器”。前三季度,天津市共完成跨境电商进口申报订单2041万单,同比增长7.4%,交易额33.3亿元,增长4.9%,完成出口订单87.6万单,实现交易额2705.5万元。此外,自7月起,天津又正式开展了海关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工作,短短3个月内,出口额就突破1亿元。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转型升级加快步伐。天津市出口加工区、东疆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今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将进一步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功能并享受更高层次的开放政策。其中,东疆已启动建设丰驰物联网、长春汽车检测中心天津实验室、九州通国际健康城等首批综保区实体功能平台,引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设计研究院、中机科(天津)汽车检测实验室等重点项目,高端装备研发、保税检测、智慧冷链、汽车保税存储等多个综保区新功能正式实施。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同样被纳入7月发布的《天津市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之中。内生动力驱动,政策保驾护航,纵有疾风骤雨,外贸这艘海中巨轮仍将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马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