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东升镇保安村,一眼望不到边的文冠果树随风摇曳,郁郁葱葱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我在这里的林业种植基地干活两年多了,修树、除草、摘果,活不太重,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正在林间忙活的村民高树仁说。

靖远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丰厚的家产,也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靖远县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实施“生态建县”战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强化生态保护、加快生态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推动绿色发展,趟出了一条林业长效扶贫的新路径。

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该县依托和发挥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注重产业扶贫,突出精准二字,以项目为支撑、以科技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加大林业生态扶贫力度,不断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依托枸杞、文冠果等特色优势品种,以规模化种植、基地化布局、良种化建设、集约化管理为载体,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建设标准化林果基地,鼓励引导林业企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带动机制,2019年上半年新发展经济林3万亩,完成造林作业面积8.08万亩。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14.05%,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到52.3万亩,其中枸杞种植面积27.2万亩,年产干果5.69万吨;文冠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570余吨,大枣种植面积3.8万亩,年产大枣4万吨,中药材面积10万亩,发展了2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182个脱贫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全县特色林果产业实现产值12.7亿元。

深化林改成效增强发展动力

该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导贫困户通过林地流转、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把贫困户手中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增加贫困户财产和经营性收入。一是发展林下经济,做大做强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济,让林下产业成为农民新的增收途径。目前,全县林下种植、养殖、休闲旅游等林下经济复合经营面积达到13.8万亩,参与农户12557户,产值达到5160万元;完成林权抵押贷款6140万元,抵押林权2.2万亩;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40个,发展林业经营企业14家。二是吸纳贫困人口从业。按照“户有致富项目,村有特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县有支柱产业”的思路规划创建了一批生态村镇和脱贫产业园,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实现了1.48万户6.13万人增收脱贫。同时,全县共选聘精准脱贫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489人,每人每年获得8000元补贴,截止目前已发放生态护林员报酬78.4万元。

带动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该县借助农村“三变”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深入推进“旅游+农林”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了法泉寺、南华山文化生态产业园、虎豹山庄等一批重点文旅农融合项目;谋划打造了糜滩镇独石村、东湾镇三合村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石门乡坝滩村、兴隆乡大庙村等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打造了靖远枸杞小镇等旅游特色小镇,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通过开展农林产业和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培育开发了以“靖远枸杞”“小口大枣”“大庙香水梨”“靖远文冠果油”等7个国家地标产品为主的一批特色文旅产品;引导成立了3家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借助农村党群创业互助会、专业合作社等平台,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吸引700多户当地居民发展观光农业、休闲采摘产业和参与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服务工作。目前,全县有旅行社营业部7家,乡村“农家乐”133家,“农家乐”就业人数3864人。19年全年接待游客1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6亿元,贫困人口从绿色建设工作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供稿:靖远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