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瓷砖、整洁的小院、崭新的家具……”,这是合阳县和家庄镇良石村“曾经”的贫困户孙玉世老人家里。此时的孙玉世老人正在思考自己黄花菜的扩种规划,看着病情已经好转的妻子和两个正在上初三的孙女,这位外地入赘来的老人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天道酬勤,外地婿成自家人

30年前,一个山西小伙来到了和家庄镇良石村,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安了家,内向的他很少与村民们沟通,让大家对他的关注少之又少。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个外地婿每天早出晚归,家中的7亩薄田在他的照顾下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同时,他还将种植经验用他那“生硬”的方言介绍给了左邻右舍,无偿的为乡亲们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难题,受到了所有人的夸奖。孙玉世用他的勤勤恳恳真正成为了良石村的“自家人”。

频遭劫难,幸福家变困难户

伴随着一对双胞胎孙女的出世,孙玉世脸上的笑容愈发浓烈,可谁又能想到,这并不是他幸福生活的开端,而是人生劫难的开始。

2007年,儿媳离异,儿子也去了外地,剩下两个孙女无人照料。2009年老伴又患上严重风湿,需要常年卧床休养,这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一边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女,一边打理着地里的庄稼,过着艰难的日子,2013年,经过镇、村审核,孙玉世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重病的奶奶拄着双拐咬着牙做着家务,在不到病痛难忍的情况下都不会影响到爷爷干活,当时只有9岁的我们站在小板凳上给爷爷擀面条,因为我们觉得爷爷实在是太累了!”孙玉世的孙女回忆着说。

自强不屈,庄稼汉铸励志骨

“撑天一根担日月,拔地千笋写春秋”。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孙玉世没有丝毫的气馁,在各级的政策帮扶下,用他那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劲头正式启动了他励志的脱贫经历。

经过不断摸索,他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他脱贫路上的主要载体,通过不断的请教学习,2014年,他多方筹集资金,承包四座大棚开始发展蔬菜产业,每天早出晚归,用满腔的勤奋浇筑着他的“致富田”。然而,他的勤奋并没有受到老天的眷顾,由于市场的影响,他的蔬菜价格大跌,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脱贫产业”面临失败。

“当时我们怕他就此沉沦,他毕竟是我们村上的励志典型,如果他倒下了,对其他贫困户的精神影响将是巨大的”良石村党支部书记王育强说。

当村“两委”干部准备对他进行鼓励和援助的时候,却发现大棚内新的菜苗已经种下,同时,孙玉世已经开始筹备黄花菜种植了。然而,先前的教训让亲友们对他的产业发展并不看好,产业的启动资金一时无法凑齐。

2015年,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孙玉世成功取得信用社贷款,在完善4座大棚经营水平的同时,他还积极承包土地,新种植黄花菜6亩、花椒3亩、中药材30余亩,脸颊上留下的汗水成为黄土旱塬上最好的肥料,在不断优化种植方式、稳定销售渠道后,2017年,孙玉世种植的蔬菜、花椒、中药材和黄花菜先后迎来了丰收,身为贫困户的他成为了全村的致富带头人,2018年底,孙玉世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成功脱贫。

牢记党恩,典型事育天下人

“继续前行勇追梦,喝水不忘挖井人。”由贫困户华丽转身为致富带头人的孙玉世没有停下脚步,他时刻牢记党组织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带给他的温暖,坚定着“成为政策传播者”的崇高理念。

“今年我还要新发展8亩黄花菜,我要为我们这些“1860”部队(指的是18岁以下的孩子和60岁以上的老人,泛指农村留守人员)做好示范,也能让无法发展产业的乡亲们多个“就业岗”。孙玉世坚定地说到。

2019年6月,孙玉世成为了良石村“扶贫扶志”宣讲小组的一员,用他的致富经历激发着全镇困难群众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同时,也用他那规模不大的“励志田”悄悄地构建着属于自己的“帮扶机制”。(供稿 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