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协会,温暖了一座村庄。

在示范区韩董庄镇张双井村,有一个“爱心协会”,管理着一支大家伙凑起来的爱心扶贫基金,村民有了困难,可以申请基金救助,成了全村百姓的一道“防贫墙”,也像一支“火把”将文明乡风越照越亮。

以爱之名,成立“爱心协会”

张双井村位于韩董庄镇滩区腹地,南距黄河岸边只有800米。这里,虽望得见河,眺得到桥(郑新黄河大桥),以前却一穷二白,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贫困村。“八九年前,俺刚接手村工作时,村里连片硬化道路都没有。一到雨天或雪天,道路泥泞不堪,有村里姑娘要出嫁需提前住到桥北的宾馆等新郎接。”张双井村党支部书记张谦回忆说。

近几年,在村“两委”的强力带领下,在新乡市林业局干部的倾情驻村帮扶中,张双井村发动群众大力发展桃、梨、核桃、石榴等名优经济林,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收益稳步增长,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了生态环境。2016年年底,张双井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之后,张双井村进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阶段。

捐资助学,为患重病贫困户捐款,为受伤村民发起“水滴筹”……贫困村“摘帽”后,几户家庭遭遇的偶然突然事件,让张谦意识到在低保兜底等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仍有村民可能因病致贫、因灾致困、因残致难!另外,未纳入低保的“边缘户”还存在返贫可能。

“当时,我们就考虑筹集一笔资金帮村民‘救急解难’。在借鉴外地经验后,我们先后组织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商议,一致同意成立‘爱心协会’。”张谦说,这个协会的宗旨就是为村民“扶危济困”。

钱不多,但却是雪中送炭

2017年12月,张双井村“爱心协会”成立。成立之初,在村党支部成员的带领下,张双井村五六十户村民捐款1.8万余元,再加上新乡市林业局驻村帮扶工作组协调捐助的5000元钱,爱心基金规模为2.3万余元。

“奉献爱心不分大小,只要愿意付出就好。”张谦说,提倡村民量力而行,捐款不攀比。

令张谦意想不到的是,爱心协会募集到的爱心基金很快被急用上了。2018年初,村里20岁出头的小伙子郭世猛被确诊为白血病,急需巨额手术费,而家里一时无法拿出。了解情况后,张双井村党支部立即紧急讨论此事,随后爱心协会按章程商议并决定借支郭家2万元,以解燃眉之急。

2020年3月29日下午,贫困户朱伟强因病去世,考虑到家庭办理丧事实际困难,爱心协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同意为其家庭捐助善款1万元,并于当天晚上将现金送到了家属手里。“当我代表村里以及爱心协会将1万元现金交到朱伟强家人手中的时候,在场的百余位朱家族人都很震动,为村里的互助帮扶举措而感动!”张谦说自己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

“儿媳走的早,儿子七八年前又患上骨巨细胞瘤,而下面还有三个孙辈要抚养。光吃药治疗啥的,俺家已经被掏空了。办孩子丧事的时候,多亏村里捐助的一万块钱。党的恩情,俺一辈子也感谢不尽!”作为一名老党员,朱伟强的母亲郝桂枝感动地说。

一次次扶危济困之举,让张双井村群众看到了村民互助的力量。爱之花在村中逐渐绽放!

从五六十户到百余户,再到今年的二百六十余户……成立两三年来,张双井村捐款入会户数持续攀升。目前加入“爱心协会”的户数已占全村总户数的70%左右,捐款总额也从成立之初的2.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7.8万元。

“目前,村里已将爱心基金的覆盖范围从扶危济困扩大到助老、扶孤、助残、助医、助学等各种扶助活动。”张双井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董胜林说,基层党组织通过爱心协会这个载体,筑起爱与正能量的群众堡垒。通过一次次扶危济困的善举,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村民互帮互助的积极性,让村风日渐和谐,村容村貌也深刻发生着变化。在这种有益探索和尝试中,张双井村基层党组织已逐渐成长为村民的主心骨。

“小金库”,阳光下运行

随着爱心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财务效率和整体运营效率,协会内部的人、财、事三方面均出台了管理办法,“约法三章”。

据张双井村村主任甄继学介绍,爱心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人均由村民选出,他们多由党员和村中的“老懂”(注:熟悉村民村务的村民)组成,接受村民的监督。

“目前,基金会的总账有一个专门存取的存折,都由专人保管,每一笔的收纳支出都在会上公开,绝不隐瞒。”张双井村“爱心协会”会长张占平表示,协会的的财务将全方位在“阳光”下运行,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得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实行账目公开透明,“绝不能因为钱的问题让村民在背后捅脊梁骨!”

对于爱心协会的未来,张谦说,随后“爱心协会”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村民救助帮困档案,及时给予帮助。

两年多以来,这个由基层党组织发起设立,以扶危救困为主要目的的“爱心协会”,逐步搭建起了张双井村的“水滴筹”平台,涓涓细流汇聚了小村大爱,更架起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