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水钢)地处贵州省六盘水市,是1966年建立的“三线”企业,生产规模为年产钢500万吨,是西南重要的大型钢铁基地之一。近年来,水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压缩产能150万吨,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困难面前,水钢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改革创新,推进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向好,水钢努力践行着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履行了国营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脱贫攻坚这项历史性伟大工程中,水钢根据贵州省委、省国资委和六盘水市委的统一布署,与水城县保华镇海螺村、营盘镇罗多村等5个极贫村结成帮扶对子,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努力推动这些村脱贫摘帽,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记者在水钢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水城县保华镇(现由六盘水市钟山区代管)海螺村采访。

“张书记,来家坐坐,喝杯茶。”一位大娘在家门口喊道。

“张书记,几天不见了,还以为你不管我们了呢。”一位在锄地的大爷喊道。

”谢谢!我还有事,改日再来,你家的土豆挖完了没有?”······。张家相应接不暇的回答道。

“老竺,你要的药我给你买来了。”张家相对着一户人家开着的门里喊道。屋里走出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张家相拿出一包药递给他。老人连声说着“谢谢张书记,谢谢张书记。”

······

这里是海螺村第四村民组。村民们忙着打招呼的“张书记”,就是水钢派驻保华镇海螺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张家相同志。

张家相原是水钢技术中心化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高大魁梧的身材,黝黑的面庞,给人一种淳朴、实在的感觉,往哪儿一站,就好似一座钢铁铸成的雕塑,现实中他也是一个和钢铁打一辈子交道的“钢铁汉子”。老张1982年毕业于重庆钢铁学校分析化学专业,后来又攻读了昆明理工大学工业自动化本科,在水钢技术中心化验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从一个技术员成长为中心化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对水钢数十种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了然一胸,是水钢权威的化学分析专家。

2016年,张家相准备申请提前退休,但却被水钢公司派往保华镇海螺村从事脱贫攻坚,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领导找他谈话时,他爽快地答应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服从组织安排是我的责任,能为脱贫攻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是我一生最光荣的事情。”

春风化雨暖人心扶贫工作终破局

海螺村距离保华镇政府所在地22公里,辖16个村民组,1467户5954人,彝、回、水族等少数民族占36%。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2户1172人,贫困户中少数民族占比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这里地处乌蒙山区,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发达,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2150米,最低海拔1560米。可耕地面积10736亩,人均约1.8亩,虽然不算少,但土地贫瘠,缺少水源,气温较低,农作物产量不高。

张家相刚到任时,对村里的贫困状况深感震惊。不少群众居住在腐朽的茅草屋里,个别村民甚至住在岩洞里······。由于交通不便,一天时间大部份是花在路途中,他早上从市区出发,到了村里已经天黑了,只好在村委或村民组负责人家中借宿一夜,第二天才能开展工作。由于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不理解,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扶贫工作难以推进。他组织村民开会时,村民们根本听不进去,还找种种“理由”和他吵架,有的用民族语言骂他,他听不懂,只能陪着笑脸耐心解释。由于群众不配合,扶贫工作曾一度陷入僵局。

为了尽快取得群众的信任,使扶贫工作早日取得突破,张家相决定先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感化他们。他带着扶贫工作组的几个年轻人不分节假日,不论刮风下雨,起早摸黑,走村串寨,和群众拉家常、套近乎,看到群众在锄地,他们也找来锄头帮着干起来;看到有群众养蜜蜂,他买来养蜂书籍送给养蜂农户,和养蜂农户一起切磋养蜂技术;得知哪家有人小病小痛,他默默为患者送医送药;四组一个残疾青年生活困难,老张为他办好了残疾证和低保并亲自送到家中;看到群众上山砍柴过年,老张就与水钢公司协调,为村民送来30吨煤炭,分发给部分困难群众,使他们过了一个温暖年;村里没有集体活动场地,老张从水钢运来水泥,动员村民无偿提供土地和投工投劳,建起了一个小广场,并在去年春节第一次举办了联欢晚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家相和工作组同仁们细致入微的工作像春风化雨,感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村民们慢慢向工作组敞开了心扉,诉说他们心中的所想所盼。老张和工作组的同志们也渐渐和群众融为一体,成了名副其实的“庄稼汉”。

“我来自盘州市农村,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农村和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就好比是帮助我自己的亲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家相告诉记者。

基础设施优先建海螺群众百业兴

海螺村的群众渐渐对张家相和工作组的同志产生了信任,积极与工作组一起分析海螺村发展滞后的原因,研究脱贫攻坚的途径和方法,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先解决灌溉水源和交通运输这两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路确定了,张家相就带领工作组的同志们到有关单位和部门求援,先是从水钢公司争取到200万元扶贫资金,又通过协调相关部门,为海螺村申请水利灌溉项目,得到120万元专项经费,建起了300立方高位水池一个,目前已将供水主干管道铺设到8个村民组。在几个耕作条件较好的坝区,喷灌、滴灌管网已铺设到田间地头,直接受益群众2000多人,为海螺村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接着,张家相和工作组的同志又多次前往交通部门反映情况,终于将通村公路较早的纳入了“村村通”、“组组通”计划,建成了21公里的水泥路面,”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来自盘州市的邓金峰告诉记者:我2017年来海螺村种植草莓,当年就被一场大洪水淹了,损失20多万元,正准备收拾东西回老家时,张书记找上门来,让我和村民们合作一起干,村民们将土地流转给我,在我这里务工。当时缺乏资金,工作组的包广卓同志就给我协调贴息贷款。现在已经种植草莓40多亩,常年务工人员8人,每年发放务工费20多万元。我还与大连市草莓协会联合建了200多亩草莓育苗基地,将草莓苗销往大连市。每到草莓成熟的季节,工作组的吴刚、刘世刚(两人都来自钟山区委宣传部)就组织媒体提前宣传,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要是没有张书记和工作组同志们的帮助,我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功。

“现在灌溉问题解决了,我也种植了40亩草莓苗,投资了十多万元,每亩至少可赚两万元;还养了30头猪,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多亏了张书记操心。”村民穆显成站在他刚建好不久的3层洋楼前高兴的说。

穆显成的妻子是村小学的老师,他也算是村里的能人之一。谈起近年来海螺村的变化,穆显成如数家珍:“去年水钢公司援助建设了灌溉水池,对村里的发展贡献最大;学校的桌子、餐具、显示屏也是水钢捐赠的。以前的路全是鹅卵石路面,车子进不来,农产品运不出去,群众生活很苦。张书记来后,把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生活生产条件大大改善,不少村民买了汽车和农用机械。张书记每天清早就开着自己的私车走村串户查看,观察哪些村民最早下地干活。最早出门干活的村民就是勤快人,晚出门的就是懒惰人,张书记就会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去做工作。现在,群众的精神面貌已经大为改观,勤劳致富的人越来越得多了。“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海螺村的住房保障工作、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也同步推进。共改造危房107户(其中贫困户45户),实现全村住房安全保障100%;易地扶贫搬迁3户,实现了户户就业目标;投资369万元对全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通宽带比例达100%;庭院硬化、公厕、垃圾清运等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74岁的竺少成老人激动的说:“张书记来了以后,把我家的茅草房翻盖成了水泥房,还买了家具送我,亲自为我办存折,为我孙子上户口,我几天见不到他就心理发慌,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组织派来了张书记这样的好领导。······“

据介绍,自2016年以来,海螺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抓好产业和生态扶贫工作。目前已经流转土地6897亩,通过合作社带动,并争取六盘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海螺村致富能人、贫困户、合作社等33家个人和单位发放创业贴息293万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种养殖业,培育出“海螺草莓”、布朗李子、西瓜、羊肚菌、樱桃、葡萄、四季李、肉兔等特色品牌。退耕还林3740.21亩,发放林业补助金17.79万元,石漠化得到了有效治理,实现了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抓好党建作引领展望未来路更宽

作为一个老党员、驻村第一书记,张家相深知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做到时时处处相信党组织、依靠党组织。在他的带领下,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得到了健全和完善,100名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积极向水钢公司党委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公司领导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海螺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每项成绩,都离不开水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努力的结果。”张家相说。

谈起海螺村今后的工作,张家相胸有成竹的说:"一是要抓好今年产业发展计划的落实,使磨芋种植达面积到200亩;新建草莓大棚22个;发展草莓育苗基地一个,面积200亩;打造“小康菜园”573个。二是抓好永久花种植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经流转土地1000多亩,力争早日引进有投资意向的德国、意大利、台湾等外商入住;三是做好“小石林”休闲旅游开发的规划,使海螺村的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水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国雄告诉记者:“水钢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紧抓好。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深入帮扶村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确保被帮扶村如期脱贫摘帽。张家相同志受公司委派到海螺村任第一书记,工作尽职尽责,深受群众信赖和拥护,在他身上凝聚了水钢人的精气神,去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为水钢争了光,我们认为是名至实归。”袁书记的话说出了海螺村群众的共同心声,我们相信,海螺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