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中国江北唯一一所高等海洋职业学院,多年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聚焦乡村振兴、海洋强省、新旧动能转换等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强化管理指导,加强条件保障,打造一流培训师资,极大地引领提升学院师资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为乡村振兴和经略海洋专业技术培训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

其中,学院获批的“海洋食品专业群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由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果蔬加工分会理事、山东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教学名师张玉清教授主持。

组建两年多来,张玉清工作室以服务区域海洋食品产业发展为宗旨,依托省级品牌专业群海洋水产食品专业群,建成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省级教学团队1个、食品加工技术省级技术技能创新团队1个、产业教授工作室2个;与企业共建省级应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级军工食品创新中心1个;建立2个校企订单班。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比赛、技能竞赛等奖项5项;学生两年内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省级技能竞赛奖项50余项,9人被认定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完善协同机制 做好“双带头人”传帮带

张玉清工作室校企协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及创新,充分发挥名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传帮带作用,协同开展研修工作。校企合作共建名师工作室,组织多人次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教学改革会议、国培省培项目、企业顶岗锻炼;实行年轻教师成长导师制,每学期开展优质课堂创建、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开展教科研活动;与多家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座谈,协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赛融合”改革,开展技能大赛;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功能,开展科技服务与咨询。

团队不断吸收中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部分年轻教师加入,形成老中青结合活力团队。目前团队成员25人,包括省教学名师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企业技术专家及兼职教师4人、本科高校及科研院所2人,中职教师2人,高职专任教师15人。工作室注重夯实年轻教师理论基础、并锻造过硬的技术技能,通过传帮带不断提升成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团队教师中树立“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多位老师被评为五四青年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主持人每年给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工作室所在食品工程系获得荣成市三八红旗荣誉称号,食品工程系党总支教师支部获批“山东省样板支部”、“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团队成功获批“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项目,获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省级教学团队”。

通过传帮带,团队成员共同成长,两年内,40%以上成员获得更高级别的职称、学历、技能等级或相当资质。主持人2019年入选山东省科普专家人才库(首批)专家,作为评审专家2018年、2019年参加山东省青教赛评审,2019年参加山东省教学能力大赛网评及现场评审;主持威海市特色果蔬高值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主持立项山东省教改课题1项,主持完成省级教研课题1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团队中1人获得威海市优秀科研成果奖;2人次获得山东省青教赛二等奖;1人获得山东省教师技能大赛“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三等奖;5人次获得山东省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30多人次指导学生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二类大赛以上奖项50余项;立项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目前在建3门精品资源课、1门在线开放课程;团队承担企业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3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个;承担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项、申报发明专利3项。

强化专业引领 立足研修创新前沿高度

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示范引领,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等共同组成的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承担着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职责。为促进食品类专业群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张玉清名师工作室与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结合,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三条主线并行,与多家企业、科研院所、院校协同研修、共建,促进专业骨干教师发展,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在协同研修与创新工作中,与企业、相关研究院所协同开展研修与创新活动20余次。工作室与好当家集团共建山东省海参活性物质提取及应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宇王集团研修多次,共建威海市海洋生物资源军用食品技术创新中心;与济南果品研究院开展工程技术中心科研项目合作;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开展技艺交流活动、研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联合培养等事宜;与威海百合生物有限公司协同研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事宜;参与省海洋与渔业专指委“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标准制定;参加省食品科技学会各项活动。

工作室完成中食生物横向课题1项,为威海山海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供食品营养和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提供企业技术服务2项,指导企业博士进站项目评审5人次;参加社区营养咨询3次,每次人数100人左右;开展营养保健师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内审员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每年800余人次。

通过张玉清名师工作室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研修、全员提升,促进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协同提升,彰显出名师引领、结构合理、团队研修、协同创新的“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内涵,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作者:陈鸣飞 白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