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聚焦建成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旅游文化城市三大主题,坚持把建强人才队伍作为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在“引、育、用”上做文章,建立完善引育使用机制,创设各类发展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打造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多元化引才,打造人才富地。围绕“总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定期统计全县各行业部门紧缺人才岗位需求,发布全县人才需求信息,突出事业招才、岗位聘才、产业聚才,积极引导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挂兼职担任顾问和其他柔性方式,引导各类人才向红色旅游、金色教育、绿色产业“三大优势支撑”产业聚集。坚持把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行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通过多方努力,先后建立朱蓓薇院士、任继周院士、徐滨士院士3家院士工作站和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分中心;近年来,通过公开招录、签约引进、进企业服务等形式,引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卫生人才、文化旅游人才等各类人才3151人。持续实施“百名免费师范生”引进行动和“百名领军医师”引进培养行动,引进免费师范生3名、硕士研究生55名、省部共建院校本科生176名,会宁一二中与12名在读免费师范生与签订了培养协议。引进2名医学类硕士研究生,招聘10名特岗全科医生、农村免费医学订单定向生19名。

差异化育才,筑牢人才堡垒。以党政干部培育为关键,县委组织部制定《县一级教育培训计划》,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采取选派参训、集中培训、挂职交流、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借助中投公司、天津市和平区开展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中投公司培训44名党政干部,和平区培训党政人才140名,每年派出5名干部到和平区挂职锻炼。以专技人员培育为重点,由县人社局制定《会宁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划》,围绕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依托网络平台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在线教育培训,按类加大专技人才、技术骨干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县人社局引入技术岗位“专技天下网”、教育“国培”项目计划、卫健“好医生”网站等远程培训计划,每年实现专技人员培训全覆盖。以实施万名人才扶贫行动为契机,整合县级培训资源,将乡土人才培训纳入整体人才培育长期规划,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渠道,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多元型、差异化、订单式培训,采取“点对点”指导、“面对面”帮扶,连续3年,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场次,培训各类乡土人才7000多人次,全面提升乡土人才科学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通乡土人才成长“快车道”。

合理化用才,激发人才活力。坚持把加强实践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主要途径和识别评价其担当精神的重要依据,注重在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发现、培养和锻炼干部,为干部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出台《会宁县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会宁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以职称评审、绩效考评、岗位聘用、年度考核为核心制度的多层次、重实绩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截至目前,全县专业技术人才中取得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级职称2080人、中级职称3939人。不断优化乡土人才发展政策、服务和社会环境,鼓励引导优秀乡土人才充分利用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特长优势,依托地域特色产业,领办行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抱团发挥作用,开辟群众增收致富“绿色通道”;创新扶持激励机制,注重从生产能手、民间艺人中发现优秀乡土人才,按一定比例评选表彰,让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受奖励、社会上有地位。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评审。截至目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中获农民技师中级职务任职资格10人,评审工程师类50人、农艺师类3人、畜牧师类3人。(中共会宁县委组织部 郑亚娜 曹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