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工作8年了,这个岗位春节不放假,不过我们可以三班轮着倒。”生产线上的工人陈志坡一边继续手头的忙碌,一边告诉记者。自从2018年底,山东能源临矿玻纤集团卓意公司8万吨数字化无氟无硼玻璃纤维生产线窑炉成功点火,昔日的“挖煤工”不仅揽下了“织锦工”的金刚钻,还在数字化运营和智能制造的路子上迈出了一大步,目前智能化工厂的产能规模已经跻身全球第六、全国第四。

山能临矿玻纤集团监事会主席宋忠玲说,山能临矿玻纤集团8万吨数字化生产线从产品生产、运输到产品包装、入库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减少用工60%,生产效率提高3倍。

该生产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技术,集成ERP、MES、DCS、PLC等技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管理、自动化操作,实现生产智能化、运营网络化、管理信息化。项目运营后,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玻璃纤维产品技术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和运营模式转变。

据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目前投入运行的卓意公司生产线为年产8万吨ECER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机器人智能占比80%以上,智能控制联接设备占比90%以上,操作人员减少一半,拉丝效率98%以上,人均工效达到330吨,居行业领先水平。

我们在生产线恒温恒湿的窑炉产品车间看到,工人操纵着工业原料经过近1600度高温变成了千丝万缕的8-15微米的玻璃纤维,通过慢拉系统实现了自动上车,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该项目不仅提高了智能化水平,杜绝了纱车运输过程中因碰伤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还实现了减员提效的目的,每条生产线减员15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120万元。

走进智能化工作现场,十几辆无人控制智能控制AGV运输小车按程序在工厂依次穿梭,大量的机械手代替了工人作业,立体式仓储车间全部实现无人作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他们还自主创新发明和实用型专利29项,获得“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

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牛爱君表示,8万吨玻纤数字化生产线的成功点火,标志着集团向数字化工厂迈出了关键一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将有力地推动玻纤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步伐,助推临矿集团高质量发展迈入新时代。

作为山东能源集团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板块,公司拥有C-CR特种纤维、ECR高性能纤维、ECER改性纤维、玻璃纤维装饰壁布、单丝涂塑平织窗纱、连续毡、湿法毡等七大类300多个品种的产品系列,销售范围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欧、美、亚、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提起企业发展的大好前景,牛爱君踌躇满志:“2020年公司将在8万吨数字化生产线的基础上,高标准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2021年‘数字化’生产线占比将达到50%,2023年占比将达到80%以上。通过对现有生产线的逐步改造升级,至2025年整个玻纤集团将实现全数字化运营,全面建成‘数字化’智慧玻纤生产基地,玻纤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