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出席本届论坛的有全国政协、国医大师、中医药产区省政府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驻华大使,国内外医学学者和中医药企业代表进行对话研讨。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彦致欢迎辞,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批尼•扎禄颂巴,新加坡驻华大使吕德耀,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出席并致辞。

图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彦致辞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彦在致辞中提到三点:一是大幅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北京市积极推进北京市医药分开体制改革工作,提升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培养多层次中医药人才,创新中医药科技研究,打造了一批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名院、名科、名家。二是大力推广中医药文化。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局举办的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地坛中医药文化节等,深入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让更多的群众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喜爱中医药,享受中医药服务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中医药健康社区、治未病、名医下基层等项目得到了首都群众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三是着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北京市还不断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致力于“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图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致辞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致辞中强调:认真做好中医药的传承和守正,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中医药的本色。中医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专才”。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只有继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才能将中医药更好地展示给世界。我们应当盘活中医药资源价值,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各国的医疗卫生效用,能使各国所用。中医药资源国际合作的基础是共享。

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致辞:中国提出了新时期的“一带一路”,我们也需要在中医药方面进行交流。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可以把中国和中医药向全世界输出,这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使得东盟国家可以通过这种交流更好地了解中医药。

图为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致辞

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致辞:新西兰,传统中医药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新西兰人通过使用中医药增进健康和福祉。尤其是针灸,是被广泛接受的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不太广为人知的一点是,其实新西兰也生产高品质的传统中药原料。新西兰生产和出口高品质的鹿茸,中国是重要的也是日益增长的市场。我们也在探索对华出口新西兰种植的人参的机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为中国提供高品质的人参。

图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东生作主旨演讲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孔东生致辞:黑龙江有十余个国家级以及省级实验基地,有一批从事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项,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庭洞教授,以三氧化二松治理白血病的研究成果,获得一零整合医学奖。王西军教授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吴晓辉教授曾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奖。全省有国际大师三位,全国名中医两位,岐黄学者四位,国家级传承工作室71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47个,累计培养中医药类本科生11463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843人,岐黄之术在这里薪火相传。黑龙江具有良好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黑龙江省内全国唯一一个有部分地区除以寒温度的省份,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多,适宜多种类型绿色有机中药材种植,野生中药材种类多,特色优势明显,据正在进行全国第四次中医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有野生中药材1120种,其中378种有一定的蕴藏量,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190万亩,有野生中药材自然保护区5个,15站占全国份额80%以上,板蓝根占50%以上。以中医药为原料制药企业140多家,规模以上的中药生产企业58家,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中医药对外开放优势,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关键。黑龙江省坚持把中医药守阵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把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医药文化作为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载体,把中医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把中医药对外开放作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途径,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樊雅强致辞:江西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将中医药作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产业,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出新、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江西中医药产业发展体基不稳,江西是为数不多具备中医药种植加工制造流通完整产业的省份,2018年全省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6亿元,其中中医药行业实现主引业务收入414亿元,居全国的前列,从中医药资源、药材资源来看,拥有中药材资源3000多种,优势品种来看,2018年医药行业销售额过亿元的优质品种49个,其中中成药优质品种34个,已形成了5个产业积聚区。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项目已完成选址,中医药固定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先后入驻,江西中医药事业守阵创新,坚守中医原创思维,积极挖掘中医原创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特别是基于古代灸学理论的发明的热敏灸技术,获国家科技二等奖,列入联合国对外开发计划署重点推广国际合作项目,已在葡萄牙、瑞典、瑞士、突尼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标志着热敏灸全球推广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图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一宏作主旨演讲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一宏致辞:四川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名医辈出,从汉代至明清,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就超过了一千人,影响医坛两千多人,时久不衰。四川中医理论精深筑厚,汉代的绵阳人福翁(音)所做的《真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唐代,成都的名医昝殷他所做的《产宝》,是最早的妇产科著作。四川中医发展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宋代名医李讯祖籍波斯,几经周折定居为四川,悬乎济世,行医治病。川派中医广泛吸纳了藏族、彝医、羌医等等民族医药精华,取长补短,毅力于两千年。

川医、川药、川方凝聚了四川人民的博大智慧,是中医文化瑰宝上的一颗善良的明珠,为世界人口的繁衍、把数文明的发展和中医药的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四川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的成都中医药大学,组建了全国首批六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的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1984年作出了关于振兴四川中医事业的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布局,将中医药改革创新纳入医疗卫生改革统筹文化推进,四川的中医药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图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玛琳作主旨演讲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玛琳致辞: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人口4829.5万,边境线长4060余公里,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窗口和门户,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云南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中药宝库”的美誉,全省有中草药品种7018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00多万亩,均居全国之首。云南的中药产业体系健全,中药的产值占云南省生物医药产值的75%以上。

近年来,云南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把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定位,着力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上下功夫,取得了积极成效,先后与9个国家建立了11个双边地方合作机制,与34个国家建立了90对友好城市关系;中越、中老、中缅高速公路中国境内段全部建成通车;中越铁路境内段建成通车,中老铁路全线开工建设;中缅铁路境内段加快建设。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药代动力学专家刘昌孝作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表示:需要有人才,人才需要培训,哪些学科,哪些人才需要为培训,需要交流,也从我们的工作会议上来得到有计划、也步骤的,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达到共同需求,共识的目的,来做这个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工作这几年来还是有很多的成绩。

因为要做好传统药物的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资源。这个资源很重要,要了解资源,因为资源是我们传承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好坏,质量的好坏,是我们保障所开发和共同研究的传统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必须保证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图为国医大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大宁发言

国医大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大宁表示:不管现代医学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经典名方都会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会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以“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主题,全方位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助力健康中国,服务世界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