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号召,奋战在教育扶贫工作第一线,扶贫路上洒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心系贫困生,关爱每个贫困学子健康、快乐成长,用爱心助推他们的成才梦想,谱写了一曲教育扶贫的赞歌。他,就是合阳县黑池镇中校长秦永红。

加大投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黑池镇中学位于合阳县城东南45里处,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现在校学生3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93人,贫困面占四分之一。秦永红作为一校之长,面对贫困学子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他始终坚信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他四处奔走,多方筹措资金,共筹集到社会爱心人士捐资8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200米塑胶环形跑道和100米塑胶直跑道铺设、学校主要道路硬化,师生公寓楼改造及供暖设施安装、校园美化、锅炉改造、屋面补漏、教学设施更新等工程,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农村学生同享城里学生一样的教育,为学生的成才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精准施策建立控辍保学机制

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头疼的事,却是教育扶贫最重头、脱贫“三保障”之一。近年来,受城镇化的影响,农村进城务工日益增多,农村学校优质生源大量流失,也给学校控辍保学带来一定困难,每学期总有不少学生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入学报到。秦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精准施策,建立实施双线控辍保学和三签字两盖章一建档控辍保学机制,即由镇政府、村委会和学校的镇长、村主任、校长签字,镇政府、村委会必须盖章,建立建档立卡贫困生档案,推行“动态归零督查制”,织牢学生入学网底。每学期开学对未按时报道的学生,他要求各班主任及时跟踪,查明原因和去向。对于因贫辍学学生,他带领各班主任亲自上门入户,做好劝返工作,确保每个贫困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让所有贫困学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身先士卒做教育扶贫路上的排头兵

作为校长,他深知教育扶贫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秦永红自称是行走在教育扶贫路上的一个兵,他给全体教师提出了教育扶贫的高标准高要求:零辍学,资助全覆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无论是牺牲周末加班筛查在县库建档立卡贫困生信息,还是每个月、每学期组织的走村入户大家访活动,他都身先士卒,亲临教育扶贫第一线,挑最远、最困难的贫困户去,全镇22个自然村,到处都留下他深深地足迹。为了把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他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成效的帮扶活动,先后召开了“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对接会”“教育三扶工作推进会”“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会”“建档立卡贫困生励志报告会”“我的帮扶故事”教师演讲赛、“成长路上,你我同行”学生演讲赛等,让每个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统一到县局教育三扶工作要求上来,也让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的火炬照亮每一个贫困家庭,给贫困学子带来希望,激励他们发奋努力,立志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他平时给教师讲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扶贫工作中履行的承诺。他心系贫困生,用心帮助贫困家庭,用爱助推贫困学子的成才梦想。“感谢学校的资助和秦校长的关爱,要不然我早就失学了!”贫困生王梦环说起校长秦永红对她的教育帮扶经历,激动地泣不成声。王梦环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生,也是他的帮扶对象之一。王梦环的母亲在她刚出生三个月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靠种田为生,且又身患多种疾病,三年前也离她而去。七十多岁的奶奶靠捡破烂维持生计,供她上学,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艰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三月,灾祸再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梦环的奶奶由于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人世。这一连串的打击,犹如雪上加霜,使她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随时都有可能因家庭贫困而离开自己热爱的学校。

秦校长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多次到她家走访,一边给她送去学习生活用品,一边给她宣传教育扶贫政策,鼓励她克服困难,尽快摆脱家庭的阴影,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去,用知识改变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在秦校长的帮助下,王梦环重返校园,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从此以后,秦校长多次找她谈心,给她讲名人成才故事,询问她的学习、生活状况,并根据她的爱好特长,进行了兴趣培养,还给她申请各种贫困补助,免除了所有的教辅资料和生活费,到医院为她看好了困扰多年的湿疹和肠胃炎病。为了让王梦环在家庭中的学习生活得到保障,他和县民政局、镇民政干事、村委会多方联系,为王梦环寻找了监护人,并明确了作为监护人的责任,为她解除了后顾之忧。在秦校长的关心照顾下,她的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慢慢改掉了。看到王梦环不断地进步,快乐的成长,秦校长感到十分欣慰。他坚信,只要有艰辛的付出,就一定会有成功的喜悦伴随。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个像王梦环这样的贫困学子,因为家庭的变故,而不得不在生活与学业上做出艰难的抉择。而正是有秦校长这样的教育人,以“用心、用情、用力”的态度,“实干、苦干、巧干”的作风,才给一个个贫困学子带来欢乐和希望,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秦校长表示,也许我们的岗位非常平凡,但我们的工作却不能平庸,贫困不是爬不过去的山,不是趟不过去的河,党中央的承诺就是目标,“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每个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教育扶贫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携手共进,不改初心,砥砺前行!(通讯员:王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