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在政务大厅为新开办企业开设“一站式”服务专区,全面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新下放审批类事项已全部进驻保税区空港、临港、海港和航空物流区四个区域的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做到“保税区的事保税区内办”

■针对行政许可证到期后办理延期手续准备材料过多、耗时过长的问题,保税区管委会将“全国最简告知承诺制审批”延伸到该项业务

■建立健全“监管清单”,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根据企业是否守信和企业生产是否涉及安全环保,将市场主体分为四类,实施差异化监管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今年以来,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薄弱环节,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和痛点,以“快”“近”“简”“准”为目标服务企业,全链条构建优质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快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

今年1-8月,保税区新增市场主体3299户,同比增加24.02%,增速提升6个百分点。企业开办是企业生命周期的起点,是投资兴业的第一道门,市场主体数量的急剧增长得益于保税区管委会大力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

据介绍,保税区管委会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在政务大厅为新开办企业开设“一站式”服务专区,全面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一站式”服务专区整合了企业开办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使业务办理由“多窗”变“一窗”。业务办理过程中,“前台综合指导”“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三环紧紧相扣。许可实际办理人员前置到窗口。同时,业务办理由原来串联审批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并联审批,实现企业开办申请“一次提交,同步办理”。在各部门齐心协力助企业谋发展下,新企业现场申领营业执照用时不超过1个小时,新开业企业申领公章和普通发票合计用时不超过2个小时,是最新的“保税效率”和“自贸速度”。

近保税区的事保税区内办

近期,市级下放权力事项在新区层面全面落地,并进一步延伸至各开发区办理。其中,保税区总体承接事项437项,居各开发区首位。目前,新下放审批类事项已全部进驻保税区空港、临港、海港和航空物流区四个区域的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做到“保税区的事保税区内办”。在承接过程中,保税区管委会有关人员积极沟通对接新区相关部门,以确保事项接得住、用得好,使便企红利得到及时释放。

保税区管委会政务服务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对于新承接的行政许可、确认等事项,保税区各承接部门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办事指南并及时对外公示,同时与原有事项保持一个服务标准,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对于行政执法、监管类事项,保税区各承接部门将依职责制定监管方案和细则,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审批过程监管,确保下放的市级权力事项稳妥实施。

简办事能多简就多简

一直以来,保税区管委会秉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持续关注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针对行政许可证到期后办理延期手续准备材料过多、耗时过长的问题,保税区管委会将“全国最简告知承诺制审批”延伸到该项业务。

据了解,被许可人办理延期换证时,在信誉良好、没有不良信用记录,行业监管部门未曾在原许可证有效期内反馈涉及相应许可事项违法行为的条件下,仅需提供原许可证件和符合延续许可条件的承诺,可直接换发新证,一次即时办结。同时,保税区管委会持续强化事后监管,启动政府去企业现场换证、检查、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变企业来政府办事为政府去企业服务。据统计,目前保税区管委会推出第一批行政许可有效期满换证一次即时办结事项27项。

此外,按照“一制三化”改革精神,保税区管委会将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大型物件运输三类子事项的申请表统一为“同一表单”,其中大型物件运输要件数量从14件减少至7件,要件数减少50%。同时,针对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设立分公司备案事项,保税区管委会通过整合为一张表单的方式减少5个要件。

准实施分类分级精准监管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做到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保税区管委会打破传统监管模式,创新监管举措,做到精准监管、科学监管、公开监管、公正监管、智能监管。

根据市场主体的不同领域特点、风险程度及在公示系统中的信用情况,保税区管委会建立健全“监管清单”,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根据企业是否守信和企业生产是否涉及安全环保,将市场主体分为四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于信用差且涉及安全环保的市场主体实施全覆盖重点监管;对于信用好但涉及安全环保的市场主体和不涉及安全环保但信用差的市场主体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于信用好且不涉及安全环保的市场主体实施免干扰监管模式,“不告不理”,尽量不去打扰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实现了精准监管,提升了监管效能,节约了监管成本,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