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敦和基金会与公益慈善学园联合发起的“敦和·善识计划”正式启动项目申报,该计划是以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人才为目标,通过打造精品通选课程体系,多方位支持国内高校教师开设公益慈善方向公共选修课程,旨在普及青年一代大学生对公益慈善的理解和认知。

“敦和·善识计划”的由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公益慈善领域长期存在的实践与认知的结构性矛盾愈加凸显,一个突出的表征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在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的科学认知依然有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八十八条提出: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这既规定了国家应承担积极作为的义务,采取适当措施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同时,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负有开展慈善教育教学及弘扬慈善文化的职责,这将为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奠定基础。

然而,有关数据表明,当前国内只有不到2%的高校开展了公益慈善专业教育的尝试,且实践中广泛面临着政策不确定性、受众人数有限、课程体系开发和师资能力建设等诸多挑战。

由此,敦和基金会与公益慈善学园联合发起了“敦和•善识计划”,旨在通过该项目的创新探索,能够真正留下一套公益慈善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组建起一支有志于在公益慈善议题中能教、善教的师资队伍,尝试补齐公益慈善教育的短板,这不仅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更是完善中国青年一代文化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申报时间为9月17日至10月17日,将于10月下旬组织专家评审,10月底公布资助结果,于11月、12月两个月与教师签订资助协议,最终于2020年2月-2021年1月开设教师课程。

据悉,申请人可通过敦和基金会和公益慈善学园官方网站下载项目申报指南和项目申请表,也可在公益慈善学园及敦和基金会的微信公众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同时提交最高学历证明、在职证明(或工作证)以及职称证明电子版,发送至邮箱zhangxiaoman charityschool.org.cn,

欲申请需满足七项条件

主办方强调,对于申报“敦和·善识计划”的教师需满足七项基本条件。

第一,申请人须为国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包括本科、大中专院校等)专任教师(包括教学科研岗和行政岗),需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具备丰富教学经验与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教学效果与学生评价良好;

第二,课程形式为公共选修课或全校通识课,面向全校各院系所有学生开设,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要求;

第三、申请人既可以围绕《社会与公益》《社会创新与创业》《慈善伦理与文化》三门核心课程,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学生需要自拟课程开展教学;

第四、主办方为三门核心课程提供专门的教学辅助资料包,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以及配套课件、教学案例集等教辅材料,自拟课程的教师需自行准备课程大纲和教案;

第五、课程可以采取单人授课,也可多人授课,每门授课老师不超过3人;

第六、鼓励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手段,提倡运用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第七、倡导教研相长,鼓励师生围绕公益慈善通识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开展科学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最终结果将通过对申报者的基本条件、开课动机、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结果也会在敦和基金会和公益慈善学园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

开设课程的教师可获多项支持

据主办方介绍,通过评审并开设课程的老师将可获得多项支持,包括:开课支持:进入公益慈善通识教育师资库,获得学园专门提供的教学辅助资料包,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配套课件和教学案例集等教辅材料;培训学习:资助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坊,邀请专家授课,获得教学理念与方法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专题讲座:提供每场1000元经费,用于邀请公益一线实务工作者或相关部门政府工作人员进课堂与学生分享交流,并为有需要的教师对接客座讲师资源;论文发表:主办方将与教育类和公益慈善领域的期刊合作开设专题栏目,刊发教师撰写的公益慈善通识教育方向相关论文;经费支持:为教师提供每门课程5000元的经费支持,由主办方与教师个人签订资助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