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历史文化名镇,历史上原武曾为原武县,古因“地平近九达之瞿,自昔为戎马之场”得名,后因“中国第一米--原阳大米”发源地扬名。据史记载,原武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71年,距今已有2690年之久。原武在春秋至战国前期称扈,战国中后期至汉高祖四年称卷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卷县境内设原武县,两县同属河南郡,之后在漫长的历史中分分合合。1950年3月,平原省人民政府通令:原武、阳武二县正式合并,定名为原阳县。2010年2月由原阳县划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县旧城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原武镇。

原武镇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核心区,交通网络便利,京港澳高速、原焦高速、郑焦晋高速、311省道、G107复线、石武客专、郑济高铁贯穿全境,公铁两用桥两地连接,天然屏障变通途,一河之隔南接郑州,北望新乡主城,区位优势明显。历史古迹有建于北宋的玲珑塔、明代的城隍庙和五龙池、汉周亚夫墓(柏林冢)。民间艺术有始于唐代的原武盘鼓。

老县城图

原武历史古迹

玲珑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平原示范区原武镇的东关,311省道旁边,原为原武镇善护寺内的附属建筑物。该塔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平面六角十三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有塔铭记载明万历辛丑年间(公元1601年)重修,全高约47.25米。古塔层级均为奇数,唯此塔是十二层,成偶数。原因是这里自古以来是黄泛区,塔的底层已被泥沙淤在地下,地面上只能看到十二层,地下一层,正门为原塔二层的窗户改装而成。据明万历辛丑(公元1601年)《重修宝塔记》记述,善护寺原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及众多僧人。重修宝塔由虔诚会首师君士和僧人悟节主持,善人赵仁偕、赵九时、赵九思等人施工。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塔顶铁刹、覆钵、相轮犹存。

1963年6月,河南省公布其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玲珑塔名列其中。

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城隍庙坐北向南,由头门、大殿、拜殿、寝殿、寝宫等组成。在城隍庙后院有广生殿、眼光殿,西跨院有鲁班庙、火神庙,东跨院有东岳庙、吕祖庙、土地庙,西跨院有药王庙。城隍庙位于原武镇粮所院内,存有大殿等古建筑三座。2016年1月22日,原武镇城隍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池五龙池古已有之,无确切年代记载。万历十五年大旱,知县吉穆发现原武西城门外的三官庙后面,有一水池,俗称五龙池,遇旱祈雨必应,就召集数千名百姓在池北筑台建庙。五龙池位于原武镇西关村与西街村交界处,池四周有砖砌矮墙,池后有五龙庙。1989年,用打浆泵对池进行清淤时发现五个泉眼,池东有一砖砌水道,通往原护城河。2010年4月22日,原武镇五龙池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亚夫墓又称柏林冢,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原武知县张祥重建。当时,原武知县张祥在原武城东北七里地处,发现有三十余长的砖面,周围有看似年代久远的黄土,张祥经过调查,得知是西汉条侯周亚夫墓,便用自己的俸禄置地十亩,栽上柏树,树立墓碑,并在墓地四周立有石柱作标记。周亚夫墓位于原武镇小村南约二里余地。

原武历史名人

周勃西汉丞相,封绛侯,原阳县原武镇二郎庙村(已湮)人。身为武将,周勃助刘邦打天下英勇无比,连攻下40余座城池。和陈平合谋,诛杀诸吕,立汉文帝,又亲挽皇帝玺,交于刘邦第四子刘恒(即汉文帝)。

周亚夫周勃次子,西汉丞相,封条侯,原阳县原武镇二郎庙村(已湮)人。以“细柳屯军,治军严明”而闻名。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在1986年为周亚夫故里题词“治军严明,一统大业”。现有周亚夫墓,在原武镇小村南,墓冢高大,翠柏成林,俗称“柏林冢”。周亚夫祠在今磁固堤村。

娄师德(公元630年—公元699年),字宗仁,唐朝丞相,谥贞公。一生以“伟岸大度,气量宽厚”著称,曾推荐唐代名相狄仁杰为丞相。成语“唾面自干”即由韦娄师德宽厚大度的故事而来。他文武兼备,谦恭大度,列青史、享世祀,其德、才、量、行,足以服当时而训后世,故后人赞誉他“才猷兼将相,度量纳乾坤”他出将入相四十年,七十岁仍充天兵军大总管,卒于任上,赠凉州都督,谥曰“贞”。今原武镇东关仍保留有“娄师德纪念馆”。

杨再思 (约公元640年—公元709年),唐朝丞相,原武镇杨大寨村人,是一位以风趣世故而著称的宰相。他历事四主,仕途通达。在高宗、中宗、睿宗、武皇期间先后担任天官员外郎、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户部尚书、中书令、侍中、内史、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郑国公,稳称四朝元老。其为人“巧而圆滑,能得人主微旨”。增特进,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号“恭”。(陆建斌、李修朝、李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