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炎炎夏日即将到来,烧烤、撸串、冰啤、凉菜......对于吃货而言,这是充满美食诱惑的季节,也是食物中毒高发季。

为进一步加强夏季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5月21日,柘荣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城市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开展“拉网式”食品安全联合大整治行动。

据了解,此次联合整治行动主要针对夏季需求量大、易变质、易受污的冷荤凉菜、冷饮、卤肉熟食等开展整治,严查“三无”、过期、变质、漏气等问题食品,重点检查流动摊贩、经营夜宵的餐饮店、KTV、卤味店等区域,严查河豚鱼、织纹螺及不明来源的野生蘑菇类产品。

同时针对经营主体是否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从业人员是否有健康证,相关制度是否上墙等进行检查。督促证照不全的食品经营者及时办理或变更证照,并向现场消费群众及经营主体分发消费警示,倡导健康消费,严查市场主体资格。

联合整治行动针对食品加工过程、经营环境卫生状况、餐具消毒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还针对食品的冷藏、消毒、防蝇、防虫等设施是否正常运行进行严查。确保做到不留死角、不存盲区,规范食品的贮存管理,从而有效净化食品经营环境。尽管有执法部门为夏季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群众也需了解哪些产品不能食用。以下是群众容易误食的产品:

图中分别河豚鱼、织纹螺、野生蘑菇

河豚鱼所含的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性毒素,不易被一般物理性处理方法破坏,人食用中毒后20分钟会出现口、唇、舌尖、手指轻微麻木等症状,随后出现呕吐、步行困难、言语困难,进而血压迅速下降,呼吸困难,甚至引发死亡。

织纹螺俗称麦螺、白螺、海丝螺、小黄螺等,会通过食物链富集产生神经性毒素。毒素能通过阻断细胞的钠离子通道而达到切断神经传输,使人体出现肌肉运动障碍等病征。

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毒性成分复杂,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野生蘑菇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食用河豚鱼、织纹螺和野生蘑菇导致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救药物。

十种不能食用的织纹螺

易误食的毒蘑菇

为保护公众身体健康,避免发生误食河豚鱼、织纹螺和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柘荣县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如下:

1、不捕捞、不购买、不食用河豚鱼、织纹螺等水产品;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外出就餐时谨慎选择鱼类贝类菌类等食品,消除侥幸心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劝导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要食用河豚鱼、织纹螺和野生蘑菇,改变不良饮食嗜好和风俗习惯。

2、误食后,如发生口唇、手指麻木、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不得延误。

3、一旦发现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加工经营河豚鱼、织纹螺和野生蘑菇,应及时拨打12315举报电话进行举报。对从事生产经营河豚鱼、织纹螺和野生蘑菇的单位和个人,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予以处罚。

据了解,此次联合整治行动将开展三次,重点防范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社会稳定。行动当晚,出动检查组4组共20多人,检查食品经营单位80多家,发放消费警示90多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讯员郑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