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肿瘤医院采用精准3D影像模拟重建结合VR投射技术,成功为一例早期肺原位癌患者开展了单孔胸腔镜手术,仅通过一个3公分左右的切口,就实现了肺部肿瘤的精细化切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组织。

60岁的王女士(化名)在体检中发现自己肺部有个小结节,来到天津市肿瘤医院进一步进行强化CT检查。该院肺部肿瘤科科副主任张真发对照检查结果发现,影像上显示出的是个不足1公分的“磨玻璃”结节,高度怀疑为早期的肺部原位癌,可以考虑胸腔镜微创手术。但比较麻烦的是,平面影像显示,该结节位于左肺上叶尖段和前段的交界处,具体解剖学位置不够明确,无法进行一个精准的肺段切除术。

由于人体器官的解剖学较为复杂,不同肺段的供应血管和支气管完全不同,手术切除的流程也有很大区别。如果位置不明确,可能会导致术中存在意外损伤血管或支气管、扩大切除范围等不同程度的风险。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张真发主任带领手术团队根据王女士强化CT的原始数据,进行肺部的3D影像模拟重建,将不同层面的血管、神经和组织形成立体影像,全方位观察结节所处的实际位置和纵深距离,最后发现结节位于左肺上叶尖后段,由此制定最为精准的微创手术方案。手术开始前,张真发主任还通过VR技术,将3D成像放大到1:1的真实大小,投射在王女士身上,实现模拟与实际的完全重合,再次确认实际手术路径和切除范围。在技术的精准支持下,本次腔镜微创手术只通过一个3公分左右的切口,就顺利切除左肺上叶尖后段。术后病理显示为肺部原位腺癌,与术前判断一致。因为做到了发现早、治疗早、创伤小,王女士不需要再进行放化疗,经过三天的恢复就已顺利出院。

“许多人都以为只有通过开放式手术才能把肿瘤切干净,其实微创手术也能达到和开放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胸腔镜的放大作用,甚至超多开创手术的治疗效果。”张真发主任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的治疗模式也已逐渐步入“微创、高效、保功能”的个体化诊疗阶段,更强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尽可能保留正常脏器功能、减少患者肌体系统损伤。如今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已成为目前切除早期微小癌的成熟技术,通常只需切开3-4个切口作为操作孔和观察孔就可以完成手术,技术较好的胸外科医生选择一个切口就可以完成手术。

由于受到肺部解剖结构的影响,肿瘤位置判断不明时,胸腔镜肺段手术的难度会明显增加。再加上部分适合早期手术切除的肺结节非常小,通过平面影像只能做到基础定位,真正在手术切除中会存在实际病变位置难找寻、与血管交接程度难判断等操作困难,切除角度和切除范围都难以做到完全精准。现在借助3D影像模拟重建技术和VR投射技术辅以精准判断,能够获得更加立体直观的解剖模型,肿瘤位置和周围的组织结构一目了然,打破了当前二维影像的局限性。

“规范化的肿瘤微创外科不但包括减低手术切口数目与大小,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更要求手术切除范围的微创,即在达到与开胸手术等同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肺功能。”张真发主任强调,“微创”不仅是体现在手术切口上,也要体现在快速康复上。采用VR技术支持下的3D腔镜肺段切除术,进一步实现了微创手术的精细化程度,甚至可以由多孔操作简化为单孔操作,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一般采用单孔的肺部原位癌患者,经过3-4天的恢复即可出院,术后无需进行放化疗等后续治疗,定期复查随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