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多学科联手合作,成功为一名91岁老奶奶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术,使老人转危为安。记者从该院获悉,目前,老人已康复出院回家。

家住天津市汉沽区的91岁张奶奶(化名)最近时常捂着胸口跟女儿喊疼,可女儿问是怎样的疼痛、是不是一直持续。老人年纪大了脑子有些糊涂,也表达不清楚。因张奶奶年高九旬,平时就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老毛病”。近期老人除了闹着胸口疼,还伴有呼吸急促、食欲不佳、睡不好觉的情况。女儿意识到有必要尽快带老母亲到医院检查一下。

来到泰心医院后,心电监护结果显示,张奶奶的心率每分钟只有40次左右,远远低于正常心率60-100次/分钟的范围,属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会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造成供血不足。患者会有胸闷、头晕等症状,甚至因严重的脑部供血不足,引起两眼发黑、晕厥,严重时可能诱发猝死,后果不堪设想!

听完解释,女儿立刻明白为什么老母亲一直难受了。考虑到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长期服用还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医生建议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安装心脏起搏器。但是由于张奶奶超高龄、合并症多,手术风险不言而喻。面对难题,医患双方进行了充分、坦诚的沟通。张峰主任表示,老人年过九旬,手术固然有一定风险,但医疗团队愿意承担。成功安装起搏器后,可以提高张奶奶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张奶奶一家表示完全信任医生。

确定了手术方案,心内科、CCU、麻醉科、介入中心等多部门医生再次进行了会诊。张奶奶年龄过大,还合并有阿尔茨海默病。局麻的状态下,张奶奶可能很难与医生配合,存在较大风险。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生决定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实施起搏器置入术。

这一方案无疑是给麻醉医生提出了一项高难度挑战:91岁超高龄——普遍来讲,老年人的重要器官储备功能明显降低,机体的组织形态和脏器均发生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肺功能贮备能力的下降使机体的应激能力减低,对麻醉耐受能力下降。而91岁的张奶奶属于超高龄,生理状态及器官组织功能的改变甚为明显,麻醉风险无疑更大;心率低——张奶奶日常心率只有每分钟40次左右,最慢时约36次/分钟。麻醉后心率可能将会低于每分钟30次,对于患者循环系统的维持无疑提出了巨大挑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动脉硬化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必须规避呼吸骤停、心跳骤停及不可逆的脑损害等风险。

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麻醉科王洪武主任带领团队,联合多学科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评估,并针对麻醉和镇痛方案选择、术中呼吸循环管理以及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反复讨论。最终,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方案和应急方案。

各项准备工作均已经妥当,医护技多团队默契配合,开始为张奶奶实施永起搏器置入术。

术中,刘晓麟医生按照手术前预案对患者实施了精准麻醉。张峰主任迅速制作皮下囊带,置入起搏电极、固定、缝合。不到1小时,手术顺利完成。从患者进入介入中心、安返CCU病房直至苏醒的整个过程中,麻醉医生全程保证了张奶奶的安全。术后,张奶奶的心率达到每分钟60次,再也没闹胸口疼了。目前,张奶奶已康复出院。

张峰主任表示,91岁高龄张奶奶的成功获救,得益于泰心医院多部门的紧密合作、默契配合。急诊科的准确诊断、CCU的治疗护理、心内科的成功手术、麻醉科的保驾护航,在挽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每个部门都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张奶奶合并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自己不能对症状进行描述,加之病情复杂,给治疗带来了很大挑战,此时,家属对医生的信任也是救治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