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创新构建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

20世纪 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简阳市司法局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市情,以简阳市“改革创新年”为契机,创新构建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作为简阳市十大改革项目之一,“百米服务圈”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在百米范围内就地调解,充分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今年以来,简阳市司法局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市情,从社会治理新高度、人民调解新使命、人民群众新需求出发,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创新构建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延伸到自然村(组)、社区居民小组一级,设立人民调解矛盾纠纷受理点,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在百米范围内就有调解员来调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作用,为“三新”简阳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实践背景

(一)简阳融入成都,基层治理难度加大。作为成都实施“东进”战略的主战场,简阳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面临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多元、矛盾凸显、不稳定因素交织叠加的新形势,群众诉求复杂多样,婚姻、家庭、邻里、医疗、物业、民间借贷、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多发高发,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基层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人民调解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越来越重。

(二)共建共享共治,人民调解责任重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让人们日子美、心气顺,生活越来越安逸,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深入推进平安成都建设,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更加舒心便利,社会治理更加和谐有序,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幸福感。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三)适应群众需求,创新发展势在必行。简阳地广人多,社情民意纷繁复杂,虽然在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但没有专职人民调解员,调解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兼职调解员居住分散,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各方和调解员均需赶到村(社区)调委会调解,非常不便。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矛盾纠纷,一来二往不仅耽搁时间,而且很容易因未及时调解而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客观正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高效率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与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积极运用新手段、新方法、新载体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势在必行,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践路径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工作定力。今年 5月,简阳市司法局借助简阳“改革创新年”的有利契机,向简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了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的工作构思,引起了高度重视。经简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3次审议后,该工作纳入了简阳“改革创新年”十大改革项目之一,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在全市下发了《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落实了专项经费,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成员单位协调会,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工。日常工作中,定期下发任务交办清单,认真开展工作督查,确保责任落实。

(二)搭建载体平台,巩固组织内力。在简城、射洪坝、贾家三个试点乡镇(街道)村(社区)调解员家中、村(居)民小组长家中、3000人以上的村民聚居区和居民小区设立矛盾纠纷受理点 1207个,重点打造 25个示范受理点,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受理点按照标牌、人民调解标识(徽章)、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文书格式、文化展示“六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化配套,并在醒目位置将调解员信息、工作纪律等进行上墙公示,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严把人民调解员入口关、业务关和素质关,优选 1207名兼职调解员,招聘 21名专职调解员,建立落实选聘、培训、考评机制,邀请成都、简阳法律专业人士对人民调解员进行8次集中培训和分批轮训,讲授法律知识,传授调解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全体调解员工作时间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证,有效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的辨识度,强化公平、公正的形象。

(三)深入宣传引导,凝聚工作合力。制作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动漫宣传片及宣传用品,印发宣传手册。充分利用旭海广场、德盛广场电子显示屏,临街铺面和出租车车载 LED屏播放宣传短片及标语;在全市各条交通要道大型广告牌、路牌设置公益广告;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显要位置制作工作专栏和悬挂张贴宣传标语、海报;打造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主题公交车,形成流动的宣传名片。借助简阳电视台《简阳新闻》《法治简阳》栏目进行专题报道;运用“简阳普法”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百米服务圈”专题宣传;在简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阳网、成都长安网、《成都日报》等各级门户网站主流媒体报道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工作,扩大对外影响力,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服务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健全机制运行,激发工作活力。建立健全纠纷排查、登记、受理、调解、履行、回访等 15项工作制度,联动联调、应急处置、司法确认、信息反馈 4项衔接制度,统一调解文书格式及工作台账,统一编发《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每周工作要情》《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每月小结》《任务交办单》,促进人民调解“百米圈”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明确人民调解“以案定补”“以奖代补”标准,根据矛盾纠纷难易程度和调解效果给予每件 30至150元补贴,受理点按考核等次发放工作补助经费,切实调动广大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考核评比体系,将受理点的工作情况纳入其所在村(社区)调委会和乡镇(街道)调委会人民调解工作的年度考核内容,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形成了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程序规范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层级管控、访调对接、公调对接、法律顾问参与人民调解等机制,大力推行“五走访”“三排查”“随手调”工作法,确保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实现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工作新作为。

(五)注重职能发挥,凸显工作效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遍布城乡社区,熟悉社情民意,“无门槛、零距离、面对面”服务群众的特点的优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隐患,为乡镇(街道)党委、村“两委”解决矛盾纠纷提供第一手预警信息;及时排查、受理、化解各类常见、多发的一般性矛盾纠纷和社会热难点纠纷,配套链接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律师、司法鉴定等“一站式”“一条龙”法律服务产品,为群众提供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积极整合人民调解、网格、综治、信访、公安等工作力量,通过访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拓展矛盾化解渠道,形成多视角、全方位的调处模式。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党员干部、法律工作者等资源优势,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管理互联互通,更好地延伸了人民调解触角。

截止当前,各纠纷受理点调解员深入群众,主动作为,集中排查受理婚姻家庭、邻里、交通、赡养等纠纷 800件次,调解矛盾纠纷 800起,调解成功率 98%,调解涉案金额 536万元,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三、对策思考

为了切实把把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工作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途径,通过调解矛盾纠纷,进一步调顺民心民意、稳定发展环境、密切党群关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根基,有三点思考。

(一)认真总结经验,提升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工作水平。继续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稳步推进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工作的各项部署,坚持以点带面,从点上破题切入,带动面上整体推进,坚持边探索、边推进、边总结、边提高,尽快总结形成在全市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升全市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二)找准突破瓶颈,凸显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服务功能。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构建法律顾问和受理点人民调解员协作配合互促机制,法律顾问定期到村(社区)坐班,接受纠纷双方当事人法律咨询,协助受理点调解员开展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为人民调解员出具法律意见、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指导。将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工作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紧密融合,调解员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积极提供法律指引服务,打好服务牌,促进提档升级。

(三)大力选树典型,扩大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品牌效应。深入挖掘“威望高、口碑好、业务精”的优秀调解员,培育塑造一批先进人物,大力进行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宣传带动作用,激发工作热情,打造独具简阳特色调解品牌。加强对25个示范点的工作指导,突出典型特色,推进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工作标准化、常态化和品牌化建设。精心筹备现场工作推进会,搭建相互学习、借鉴提高、促进工作平台,增强交流融合,促进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工作提档升级,开创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

作者简介:文星,男,1969年出生,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现任简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